正文 第1章 會交朋友會說話(1 / 3)

成功辦事必備的兩種能力

縱觀古今中外,獨領風騷,成就大業者,莫不都是會交朋友、會說話的傑出典範。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不會忘卻下麵的這樣一個情節:為救劉阿鬥,趙子龍在敵陣中七進七出,血染戰袍。為了安撫趙子龍,劉備怒摔劉阿鬥,忿忿地說:“為一孺子,險折我一員大將!”劉備的這一行一言,充分顯示出他會交朋友、會說話的高超技巧,也因此博得了趙子龍“肝腦塗地”般的忠誠。

可見,會交朋友、會說話是成就人生大業的重要資源,也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廣泛運用並必須培養和提高的重要能力。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隻有具備會交朋友、會說話的能力,才能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人際網絡,並且這個網絡可以使你辦理任何事情都輕鬆自如,從而使你的事業一帆風順!

1.會交朋友是人生的重要能力

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脫離社會群體而獨立存在。因此,人際交往是個體融入社會群體的重要保障,試想,人生的成長與發展,成功與幸福,無不都與他人的交往密切相連。為此,會交朋友不僅是人生的一種重要能力,更是發展自己走向成功的一筆寶貴財富。

每個人都有與他人交往的需求和願望,也都有與他人交往的必要。人一生的愉快與煩惱、快樂與悲傷,都是和與他人的交往及關係密不可分的。日常生活實踐和心理學研究都表明,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個體心理正常發展、維持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

在今天的社會中,交往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門藝術,主要體現在與社會進行交流;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魅力;使自己更易被他人接受和歡迎等方麵。通過對那些取得卓越成就人士的成功經驗的研究發現,在個人取得成功的諸多因素中,社會交往能力的作用,決不亞於他們所掌握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卓越的社會交往能力,能夠使自己更容易被理解、被接納、被幫助,成功之路更通暢,生活更幸福。

當然,對於交往,每個人都需要保持最佳水平。當交往處於停滯狀態時,人們無疑渴望交往,但當交往過於頻繁的時候,人們又想法設法躲避交往,這種對立又統一的矛盾心理,正是人的本性和潛質所決定的。一個樂於交往的人,也可能是愛好獨處的人,而一個獨處的人,很可能是迫切希望交往的人。不同的人,其交往需要和獨處需要的強度或許有很大差異,但前提是必須保持二者的平衡。

總之,人際關係的質量影響著我們事業生活中的方方麵麵。人際關係越和諧,工作成果和個人成就也會越突出,我們事業生活中的樂趣也就越多。

我們在事業之外的幸福和個人生活的質量也都取決於個人與他人交往的方式,取決於能否輕鬆地建立並維持友好、誠摯和長久和諧的私人關係。

在《三國演義》中,三國時的關羽,曾經有“溫酒斬華雄”和“過五關斬六將”的功勞,自以為“威震華夏”、“天下無敵”。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後,封“關、張、趙、馬、黃”為“五虎大將”,關羽居首。可關羽聽說黃忠也被封為“五虎大將”之一,就大為惱火:“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關羽駐守荊州的時候,孫權派諸葛瑾到他那裏,替孫權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求結兩家之好”,“並力破曹”。關羽竟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孫權派陸遜鎮守陸口,陸遜派人給關羽送禮,關羽竟當著來使的麵說孫權“見識短淺,用此孺子為將”。關羽的傲慢和目空一切,使他的言語成為利刃,深深刺傷了每一位願與他交好的人,這也為他悲劇的命運埋下了伏筆,致使他最終落了個失荊州,走麥城,人頭落地的下場,這不能不為我們後人所戒之!

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認為人際關係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他指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隻有百分之十五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際關係、處世技巧。外國許多的相關研究機構也通過研究證實,喜歡別人,又能讓別人喜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廣泛與人交往是機遇的源泉。交往越廣泛,遇到機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許多機遇就是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出現的,比如:朋友的一句話、朋友的朋友的幫助和關心等。其實,許多成功人士都是靠朋友的推薦、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麵的幫助,才獲得了難得的機遇。

每一個偉大的成功者背後都會有幾位摯友或“同黨”甘做扶梯,為其助力,沒有人是自己一個人達到事業的頂峰的,假如你決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就絕不能忽視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2.會交朋友與成功辦事的關係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僅憑一己之力打天下,很難獲得成功。“多個朋友,多條路”,許多成功者的經曆證明,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眾多朋友的支持和幫助,善於結交朋友的人,不僅到處受歡迎而且遇事有人幫,辦事處處通,不知不覺中,增加了許多成功的幾率。

交友辦事是一門學問,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人待人真誠坦率,卻沒有一個知己朋友;有的人性格暴躁,卻有許多人和他是生死之交。有的人平時朋友遍天下,可有事需要幫助時,卻找不到一個人;而有的人朋友不多,需要時卻個個都能鼎力相助。究其原因,還是會不會交朋友的問題。

無論是誰,要想辦事成功,就必須學會結交朋友,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人際環境。可以說,能否得到眾人之助,是一個人是否善於拓展人際,結交朋友的表現,是一個人事業成敗的關鍵一環。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是一個人情網絡型社會,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對人際關係給予更多的重視。

廣結善緣,以友為重,是決定辦成事的關鍵。能做到這一點,就必然會給朋友留下一個好印象,有個好人緣。人緣好的人,在社會上的形象就好,社會評價也高,因而找朋友辦事也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幫助。所以,一個人的人緣好壞,直接反映出這個人在社會上的辦事能力和水平。

盡管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猛,許多固有的觀念和意識也都被新的法則所改變甚至代替,但靠人緣辦事,靠人緣成功這一法則卻絲毫沒有被改變或取代,相反,其作用卻被更大程度地加強和凸顯出來。事實一次次地證明,沒有好的人緣,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機會,幹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中國五千餘年的曆史傳統造就了講人情、重關係的民族特性,以致有人說,某些事該不該為你辦,首要的依據不是法律、製度和規則,而是你與他的關係如何。如果說這樣的斷言未免絕對,那麼,在同等條件下誰的關係硬誰優先,則都是有目共睹的現實景況,我們無須爭論它是否合理,但必須得承認它是現實存在的客觀現象,這一點,誰都不能不正視它,研究它,應付它,或者說不能不以正確的、健康的方法迎合它。在現實麵前,我們別無選擇,隻有多交朋友,才能樹立起良好的個人形象,也隻有多交朋友,我們辦起事來,才能心想事成,馬到成功。

3.守信是交友成功的要訣

就為人處世而言,可以說沒有什麼比誠篤守信更重要的了。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必將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從中受益多多。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則,也是交友成功的重要保證。而能否兌現自己的諾言,則是讓朋友是否相信你的試金石。

如果說兌現自己許下的諾言是負責任的一種表現,那麼同樣的,對別人遵守諾言也是誠實、負責的表現。

承諾是守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承諾的力量是強大的。遵守並實現你的承諾會使你在困難的時候得到真正的幫助,更會讓你在孤獨的時候得到友情的溫暖,因為你信守諾言,你的誠實可靠的形象推銷了你自己,因此,這不僅讓你交友獲得成功,同時也會讓你在生意上、婚姻上、家庭上獲得成功。

你不要認為這是空話,有許多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國外國內知名度很高的企業無不把信譽推到第一位,受人尊敬的人無不是守信用的楷模。

相反的,有些人隨隨便便地向別人開“空頭支票”,臨到頭來又不兌現,相信他們無論在哪一方麵都不會成功的。

毋庸置疑,失信於人,說話不算數,許諾不兌現,意味著你丟失了做人的起碼品質,意味著在別人眼中你是不講信譽的偽君子。這個損失多麼慘重,你當然會掂量得清清楚楚。

除輕諾寡信之外,好耍小聰明、玩弄手腕者也大多失信於人。這樣的人也許可以一時欺騙蒙哄某些年幼無經驗者,可以得利於一時,賺到一筆,撈到一把。可是第二次或第三次,一旦被識破,別人就不會再相信你了。那麼,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朋友。從根本上看,從總體價值上看,你很可能騙到的是一粒芝麻,丟失的是一個大西瓜。

《莊子·齊物論》載,有個養猴子的人對猴子說:“我早上給你們三個橡子,晚上給四個。”猴子聽了都非常生氣。養猴人轉動了一下小腦瓜,馬上對猴子們耍出一個小聰明來:“好了,別生氣了。我早上給你們四個橡子,晚上給三個。”猴子聽了,馬上高興起來了。

這些猴子的高興其實隻是暫時受蒙蔽所致。天長日久,聰明的猴子自然會悟出養猴人的狡詐和卑鄙。從此不再相信他,甚至是仇恨他。那時候,養猴人可就要自認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