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論引導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3 / 3)

(2)話題傳播圖的構建

從獲取的某個群體性事件的大量數據中構建話題傳播圖是本研究的基礎,其難點在於速度和實時性。群體性事件研究對象是一個巨大而且動態變化極大的社會網絡,各個社團之間沒有清晰的界限,社團的結構又在變化,而圖結構很大的時候大多數算法無法運行。因此本研究避免針對整個社會網絡進行計算,而是通過種子節點生長的方法由已知節點逐步連接相鄰節點,直至獲得整個傳播圖。在已發現群體性事件話題後,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追溯、跟蹤出該話題的傳播圖(

(3)核心節點和邊界節點的確定

核心節點是網絡輿論引導的關鍵節點,輿論引導信息發往少量的核心節點,就可能通過節點間的傳播關係覆蓋大多數話題傳播範圍。而邊界節點是避免話題不必要擴散的關鍵節點,因此在邊界節點進行輿論引導,既可能起到消解輿論危機的作用,也可能使話題進一步擴散。本工作基於已有多種模型,分別與樣本庫數據進行匹配,經修改後提出適應不同群體性事件的1-3種演進模型,並根據網民節點在演進過程中的作用對其分類。

(4)話題發展核心節點和邊界節點的識別

研究話題傳播和演進中其關鍵作用的核心節點和話題傳播的邊界節點的屬性及其確定方法。核心節點是傳輸和演進的關鍵節點,而邊界節點是避免話題進一步擴大範圍的關鍵。利用實時追溯跟蹤和預測的傳播圖結果,確定做為引導輿論的發送目標的核心節點和邊界節點,發送少量輿論引導信息就可能精確覆蓋話題傳播範圍,同時又不擴大不良影響範圍;為進一步提升導引精確性,還通過標記和跟蹤主動導引信息,實時跟蹤反饋導引效果,並自適應控製導引過程。

(5)輿論引導

通過確定話題傳播的演進模型,在社會事件傳播的不同階段,確定最優的導引輿論傳播範圍和導引入口節點,小範圍定點定向發布輿論導引信息,有效遏製社會事件。其難點在於:如果傳播範圍過大和傳播節點選擇不準確,反而可能因為輿論導引而進一步擴大傳播範圍,造成更多的誤解乃至不必要的恐慌。利用網絡輿情平台既具有輿情收集能力又具有輿論發布能力的特點,向通過智能計算確定的輿論引導節點自動發出引導輿論。輿論引導從源頭進行,通過回複、評論等手段使引導輿論按原話題的傳播途徑下行;也從傳播圖中找到一些核心節點作為導引入口,通過回複、評論等手段同步發出導引輿論,從而快速實現主動引導輿論覆蓋;也采用了截斷方式,針對邊界節點進行回複和評論,使原話題和引導輿論在繼續擴散中綁定在一起。係統能較準確的自動選擇輿論引導入口節點和引導策略,並能實時跟蹤引導覆蓋結果,通過反饋對導引實現自適應控製。輿論引導覆蓋範圍和原話題覆蓋範圍的重疊率>70%。

四、應用

下麵以2015年6月1日發生的長江沉船事件為例,介紹係統的功能,我們也將該事件和發生在2011年7月23的溫州動車事件做了相應的比較。

(一)、數據彙總

截止監測周期(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3日14時)。共監測到相關輿情信息728636條,其中微博704614條,新聞11659篇,論壇9297篇、博客833篇,微信公眾號文章2233篇。

(二)、網民觀點

(三)、和溫州動車事件的比較

溫州動車事故主流媒體報道滯後微博平台信息爆發。長江沉船事故主流媒體積極跟進,微博平台信息增長較為緩慢

溫州動車事故輿論以負麵為主,長江沉船事故輿情多為正麵聲音

媒體呈現長江沉船事故現場信息更多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範有序運行”。2011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提出“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製”。2010年中辦24號文件提出“增加投入,加強科技研發,規劃建設覆蓋手機等新興媒體和論壇、博客、新聞欄目等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監測指揮係統。與有關部門現有監測平台對接,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監測效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公共安全領域“以信息、智能化技術應用為先導,發展國家公共安全多功能、一體化應急保障技術,形成科學預測、有效防控與高效應急的公共安全技術體係”的發展思路。

本係統的實施有助於提高政府對於以社會媒體為代表的虛擬社會中個人、群體之間社會網絡結構的了解,對突發群體事件的掌控,預測群體事件的走勢,並實施輿論引導,提升虛擬社會管理水平,加強社會管理創新,趨利避害,使人們能夠充分享受虛擬社會提供的新生活,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