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穀歌的“帝國”之路(1 / 2)

穀歌的“帝國”之路

泛讀地帶

作者:李崢

近日,穀歌公司動用巨資擊敗了“臉譜”等競爭者,搶下了美國無人機製造廠商泰坦航空公司。穀歌的這一收購行為是其“走出互聯網”一係列行動中的一步。通過一係列自我研發和並購行動,穀歌已經不僅是一個網絡搜索服務商,而是正在成為一個龐大的多元化科技帝國,並對美國的內政、外交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依托在數據、用戶與智能服務上的優勢,穀歌有潛力成為未來互聯網資源的壟斷者,而且這種新型壟斷行為難以得到限製。

從搜索引擎到科技“帝國”

在2011年拉裏·佩奇取代埃裏克·施密特成為穀歌掌門人後,穀歌一改先前十年低調穩健、悶聲發大財的形象,開始積極運用資本手段擴張其商業帝國。2011年3月,穀歌收購了原創視頻網站NEXT,向專業的原創視頻製作市場進軍。2011月8月,穀歌以125億美元的天價購下了摩托羅拉移動,將這個已有近90年曆史的前科技巨頭納入囊中。2011年9月,穀歌又買下了餐館點評網站Zagat,該網站是全球餐飲評價網站的鼻祖。2013年,穀歌的收購觸角已伸展到海外,用13億美元拿下了以色列地圖服務公司WAZE,將公司一些新奇的設計融入穀歌地圖之中。2014年以來,穀歌已完成三項重要收購:一是1月以32億美元收購智能溫控器廠商NEST;二是2月收購聲波身份識別技術初創公司SlickLogin;而最新的成果是收購泰坦航空。資本市場對穀歌的並購行為一致看好,2011年至今,穀歌的股價上漲超過140%。股價的攀升也使穀歌有了更多可用於並購的現金儲備,當前穀歌擁有350億美元現金,足以讓它吞下一個特斯拉汽車公司。

依靠著不斷的並購及自身研發,穀歌正將其主營業務從互聯網搜索與數據服務轉向實體經濟。穀歌已不滿足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而希望成為未來社會的“領軍者”。在拉裏·佩奇最新一封致內部員工的信中,他稱穀歌的工程師應當將精力投入到那些“看上去瘋狂的想法中”,時間將證明這些曾經是天方夜譚的科技創新最終將成為現實。近些年來,穀歌在前沿科技研發上已創造了多個第一。2012年,穀歌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通過了當地政府的測試,獲得了首個合法車牌,可正常上路。2013年,穀歌在新西蘭進行了熱氣球提供無線網絡服務的測試,並一舉獲得成功。今年5月,穀歌正式發售其自主研發的可穿戴科技產品“穀歌眼鏡”,這個售價高達1500美元的科技奢侈品在市場上奇貨可居。除此之外,在神秘的穀歌X實驗室中,一些最瘋狂的點子正在成為現實。據媒體披露,穀歌已經將人工智能、太陽能和太空技術視為未來最需要重視的三個前沿領域。

一位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認為,我們不應以傳統的眼光看待穀歌,它在一些領域比我們想象的走得更遠。依照傳統的觀念,一家科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應當是其所精通的核心技術或已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拳頭產品,為了維護其技術的獨占性和產品的先進性,該公司應當將主要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對該技術的深入研發或對產品的不斷完善之中。例如微軟公司,其核心技術是電腦操作係統,其拳頭產品是辦公軟件;又如蘋果公司,其核心技術是iOS係統,拳頭產品是iphone。然而,穀歌卻不同,它將自己的網絡搜索引擎免費授權小型網站使用,將所研發出的手機操作係統開放給所有第三方廠商。穀歌允許公司內部的技術研發人員用10%的時間從事自己感興趣卻不是被上級要求的研發項目。公司裏設有很多興趣小組,它們的一些研究成果最終被付諸實踐。

很難想象一個“不務正業”的公司能夠蓬勃發展,但穀歌確實做到了。事實上,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思考穀歌的業務及其技術,我們就能夠理解穀歌為何追求多元化,為何大筆並購看上去與其主營業務並不相關的企業。從表麵來看,穀歌是一個以網絡搜索為主業的互聯網企業,但其實,網絡搜索靠的是算法,是一項較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技術。穀歌的算法有很強的學習功能,它對每天全球數以億計使用穀歌進行網絡搜索、使用穀歌手機係統瀏覽網頁的用戶進行分析,進而不斷改善其搜索結果,發現甚至預知用戶的想法和需求。也就是說,用戶提供的數據是穀歌不斷提升其技術能力的根本保障,隻要接觸到更多用戶、滲透到更為廣泛的現實生活中,穀歌就能夠更加逼近建立起一個人工智能帝國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