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你們這些草根也看不懂什麼意思,就是說趙襄子讓廚子們拿著銅枓給代王及其隨從盛飯,在我的戲裏盛的是鮮美的魚湯,因為代王酷愛喝魚湯。什麼是銅枓,就是現在我們吃火鍋、涮鍋的銅勺子。司馬光批語是“本文各字,蓋言殺代王及其從官,各用銅枓擊之也。”,正因為對“各”字的理解略有不同,還原的史實大相徑庭。司馬光還原的場景就是這樣的:吃的正酣時,趙襄子向訓練已久的那批假扮為夥夫的刺客一個暗示下去,所有的刺客同時用自己手中的大銅勺拍死了代王和他的隨從,吞並了代國。之後,代王夫人聽到消息便磨尖發簪自殺了,所以代地的人把她死的地方叫磨笄山。
我在司馬光批語後麵這麼寫道“代王既死,從官之被殺;何必問其用何器?豈有庖人盡持金鬥作武器之理。‘各’,當是人名。”可能你們不明白,翻成大白話就是說擒賊擒王,代王都死了,隨從怎麼死的誰還關心用什麼兵器啊?怎麼可能所有夥夫都拿銅勺做武器的道理啊,何況吃火鍋也用不了那麼多勺子啊?所以我認為,“各”不是“各位”的意思,而是一個人的名字!
有此觀念後,我的《磨笄後傳》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刺客叫阿各,武功蓋世,是“聶政型”刺客,為報恩替趙無恤賣命;或者他是“荊軻型”刺客,情勢所逼才跟了趙無恤;也許他是“專諸型”刺客,不知道我從《史記》哪裏看到記載說代王超愛喝魚湯,反正阿各為殺代王去廚師高等學校深造了三年主攻煲湯技術。他如果有女朋友肯定女朋友是爽死了,要是沒有女朋友阿各一個廚藝高超的刺客也會在這三年找到一個以上優秀的女友,跟眾多緋聞女友的感情戲我就不多講了,說了戲院老板會罵我的,你們看了《磨笄後傳》自然就明白了!趙無恤為了殺掉妹夫代王還請了位知名設計師,請知名設計師估計早被大報小報暴光了,我當時真是瞎了眼了!反正曆時三年才設計出一種專門的勺子,就是柄超級長,長的和武器一樣。等胸無城府的代王到夏屋赴宴了,一些無聊的政治會晤過後,水果拚盤幾道涼菜上過之後,可能期間還有代王為老嶽父的死感到悲傷的戲份。
這時,化妝為大廚的阿各端上了熬了三天的鮮魚湯,也是趙無恤熬了三年的毒藥湯。用毒藥殺人就太庸俗了,趙無恤從來不會這麼俗的殺掉一個王侯,這太損形象了,如果用毒藥殺人也不可能被寫進《史記》啊!代王開疆看到離奇的勺子覺得有些許詫異,但他從小就不是一個愛問問題的孩子,他腦子總是木木的,也許他原本也勤學好問,隻不過被傳統皇家教育塑造成這麼一個木木的人,或許他和太子丹一樣碰到一個老不死的父王,太子時間當太長了自然常年抑鬱,即位後自然也是一個木木的國君。不管怎麼說,代王沒有問勺柄為什麼長的離譜,也許他還以為是趙國的風俗呢,或許他是個家族觀念極強的孩子對大舅哥趙無恤太放心了,隻安靜地享用著鮮美的魚湯。也許是魚湯太鮮美了,他壓根都沒看清大舅哥的暗號,更沒有看清阿各的出手,終究了也沒明白自個是怎麼死的!
趙無恤的暗號無外乎是擲杯、舉杯、咳嗽之類的動作,也許創新的趙無恤有更新奇的暗號我也想象不出,或許他是用八卦的杠杠來發信號。反正暗號一下,阿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勺柄插進代王腦中,或者插進代王的咽喉,或者插進代王的某個死穴,這一點阿各肯定研究了三年,殺人的技巧你們刺客學堂學的比我知道的多的多,畢竟那是你們的專業常識。隻聽代王一聲慘叫,肯定是當場斃命的效果。代王的護衛們還想反抗,這個叫阿各的大刺客便夥同主子的其他刺客們一起立馬幹掉了他們!這下阿各應該有時間拿出自己的寶劍來動手,我估計應該拿的是“魚腸”、“太阿”之類的名牌寶劍。恰恰這時候戲場另一端便應安排有歐冶子牌或者幹將莫邪夫妻牌寶劍的廣告打出,如果是漢朝以後可能還會有荊軻給徐夫人牌寶劍做的廣告出來,廣告台詞無外乎“您想殺人滅口嗎?請用歐冶子牌寶劍;您想升官無礙嗎?還是用歐冶子牌寶劍!”哦,對了,廣告詞裏肯定少不了還說寶劍是歐氏鑄劍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直銷,請認準某某防偽標誌,抓緊時間趕快買,萬貫大獎等你拿哦!末了不可缺的便是當紅刺客專諸、要離、慶忌之類的名人效應,如果是當今我會安排李尋歡、傅紅雪、令狐衝之類的武林高手來煽情,什麼“歐冶子,我看行”之類的廣告更是不絕於耳,再有創意的廣告詞我也想不出來!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的結局是那個阿各的刺客結果和專諸一樣在幹掉代王後就被護衛們殺死,然後陰險的趙無恤才像貓玩老鼠一樣派人慢慢收拾筋疲力盡的代王隨從,最後少不了的是封阿各的兒子為上卿,如果他有兒子的話!
皇甫各的名字就是這麼出來的,看到他後我更覺得他和故事裏那個阿各一樣有潛力,你們什麼都知道了,不過一定要記得去戲場看我的《磨笄後傳》啊,戲台上看比我講的刺激多了,不然給老板賺不到錢我就下崗了!要是我能給老板下金蛋也不會傻子一樣站書院給愚昧的大眾宣傳自己思想了,要是我不去宣傳自己思想也就不會被你們抓到這裏了,要是我不被抓到這裏就不會隨便抖落劇情內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