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3)

這是一個沒有聖賢的時代,因為人人都可以成為聖賢。聖賢沒有什麼高貴的,帝王也沒有什麼尊貴的。聖人總想著要感化暴君、教化蠻族,聖人總要求世人按他們設計的一套理念來生存。聖人不出,大盜不行;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本來人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被聖人鼓動唇舌一攪和就天下大亂、盜賊四起,然後他們又裝出一副以天下為己任的麵孔。要這種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搖唇鼓舌、擅生是非、輕裘肥馬、矯言偽行,迷惑蒼生以求富貴之人又有何用呢?至少還不如拉糞老農對社會有價值,甚至不如妓女的社會貢獻大呢!

錢句踐天生就是戲子,他總是把波瀾不驚的內心世界隱藏在複雜的經曆後麵,他總是喜歡做菜市場中的隱士。表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無論演什麼都在演繹自己,萬變不離其宗;另外一種是無論演什麼都要像什麼,盡可能少的介入個人感情。第一種表演好比道士練內丹,要學會用內心來感知天地萬物,可以通過閱讀藝術作品來提升;第二種表演好似葛神仙煉外丹,無論演什麼首先要形似,火候到了就煉出炸藥了,可以通過臨時強化來感知角色的內心世界。但錢句踐不同,他內外兼修,如果沒受過係統的教育心理狀態不可能這麼好,況且可塑性極強,不管演什麼角兒都惟妙惟肖,是個可造之材!

他來聽講座第一天我便說他以前肯定不叫這個名字,他一驚說臭書生還會算卦啊!我看一個人的眼神便可以看到他的過去,我又問他以前是不是有個哥哥叫錢招財的?他一身冷汗,便不讓我再說下去了!我不僅能看出每個人身上發生過的事情,就連他們想什麼我都能感知到。錢句踐便承認自己以前叫錢進寶,在刺客學堂受過正規教育,不知什麼原因被張大人誣陷為附逆劉公公要流放邊疆的,後來在一名金牌狀師鼎力相救下減為罰款才免遭一劫。具體流放到哪裏他是想不起來了,隻是後來聽劉詩穎說可能被發配到福建去了!我笑而不答,小孩子就是法盲,流刑建國初是有兩千裏、兩千五百裏、三千裏三等,隻不過後來《大明律》名詞解釋一欄裏又對“徒流遷徙地方”做了明確規定,像他這種直隸州府的依法該是流放到陝北,真不知教書的劉詩穎《大明律》考試是怎麼通過的!我又問他那位金牌狀師是不是說太祖皇帝規定隻要家家有一本《大誥》便可以“知法犯法,罪減一等”啊,錢句踐說我怎麼和神仙一樣啊!

在錢進寶還沒出生前他二娘就生了一個哥哥,身為河間首富的錢太爺高興之餘給長子取名字叫錢招財的,可惜沒多久就被錢進寶的母親害死了,所以錢句踐才不讓我往下說!

什麼,你們又要問皇甫各名字的來曆,他是你們的成員你們都不知道還問我呐,你們刺客組織連這都調查不清,真是徒有虛名啊!皇甫這個姓是假的,是他在一次事變之後自個兒改的,沒什麼意義,以前姓什麼我也不便泄露天機,還是好好和你們說說他名字的故事吧!

對了,各位大哥,我的《磨笄後傳》你們肯定沒看吧,如果看了也不會有此一問了!看來幹你們這行的娛樂生活極其貧乏啊,還是給我們戲場跑龍套吧,至少待遇比你們強點!“天殺”的錢句踐跳槽過來後那錢使的跟流水似的,你們不眼饞麼?《鬼哭磨笄》想必也沒看過吧,真是白活了你們!《磨笄後傳》便是對《鬼哭磨笄》的升華和補充,看了保準你不會後悔的。什麼,嫌票價貴,今兒我就免費給你宣傳一下這兩部戲的精華所在。

什麼?你們說我跑題了,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諸位,完全沒跑題,不編這兩部戲我還真不明白阿各名字的來曆呢!《史記》裏最偉大的刺客列傳你們看過嗎?哦,那是你們的入門教材,都倒背如流了!倒背如流不濟事,起碼正背著先理解了啊,一本書怎麼能割裂地隻讀其中光彩照人的一篇呢,好比總吃肉也不見得身體就棒啊,真正的刺客故事《史記》裏比比皆是啊,怎麼能單從刺客列傳上找呢,真是讀書讀傻了!不過你們還不算太傻,因為有很多文人都沒讀明白,其中就包括大史學家司馬光先生。

什麼,說我詆毀先賢,他費十九年把史書按時間順序排了一遍很多小常識都沒讀明白能不傻嗎?《史記》刺客列傳裏有一個豫讓的刺客吧,我的《鬼哭磨笄》就是以他為主角的,這下該明白了吧!什麼,你們朱至尊把看這部戲的經費給貪汙了,太不厚道了,業務能力要加大培訓啊,看來他也不會有什麼大作為了!

在我的《鬼哭磨笄》裏給大刺客豫讓安排了和趙襄子的妹妹趙無瑕見麵的一折戲,原著《史記》中說的是他姐姐,我為什麼把姐姐變成妹妹呢?這裏麵有文藝理論支撐的,不過說了你們也未必能理解!不管怎麼說,豫讓好友趙無瑕被其父趙簡子安排嫁給了代王。這明顯是一樁活生生的政治婚姻嘛,這個該不難理解吧!

什麼你們不明白,連趙簡子諸位都不知道是誰,你們的曆史常識怎麼如此缺乏,不,是如此匱乏!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該聽過吧,那個先前把狼射傷的就是趙簡子啊!就這個趙簡子剛死,喪服沒脫的趙襄子就把妹夫代王開疆騙到句注山夏屋進行和談,當然開疆這名字也是我給取的,那也是有意義的,解釋這個就完全跑題嘍!

夏屋都不知道,不過這還有情可原,夏屋應該是趙國祖先避暑的宮殿,或者是晉國國君夏天處理政事的寢宮,和契丹可汗有好幾個都城一樣道理。反正到了夏屋後,具體情節就得客觀分析了,我不能再這麼輕鬆地講故事了!人家司馬遷同誌在《趙世家》裏這麼描述的:“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其姊聞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殺。代人憐之,所死地名之為摩笄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