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5:係統動力:主要指工資、獎金和績效體係等非人為要素是激勵還是抑製你的行為。
來源6:係統能力:主要指空間、工作布局、工具、數據等非人為要素是否支持和配合行為。
在某一時間點,這六大要素中的某幾個或全部可能在共同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如果你不去全麵係統分析和診斷,將無法對症下藥,找到真正長期解決問題的方法。
結合這個六大要素的模型,讓我們再次回到《發錯藥》的故事中,中國醫院管理部門沒有全麵診斷,簡單認為瑪麗發錯藥行為背後的原因就是粗心大意,不重視(來源1),所以解決方案也簡單粗暴;而反觀美國醫院的管理部門,他們沒有犯簡單歸因的錯誤,認為瑪麗是不重視,甚至是故意為之,而是去多維度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比如從最近一段時間病曆記錄發現“瑪麗負責區域病人增加了30%,而護士人手並沒有增加”,造成瑪麗工作量加大,勞累過度。人員調配失誤是造成發錯藥這個行為的影響要素之一。(來源4)
通過了解瑪麗的家裏最近有什麼問題得知,她的孩子剛兩歲,上幼兒園不適應,整夜哭鬧,影響到瑪麗晚上休息。這也是造成發錯藥這個行為的影響要素之一。(來源2和來源4)。
通過把瑪麗發錯的藥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發現幾種常用藥的外觀、顏色相似,容易混淆。藥物本身的原因也是造成發錯藥這個行為的影響要素之一。(來源6)
當他們對影響行為背後的原因全麵係統分析和診斷後,再針對性地采取了一係列舉措:
針對來源2和4:與瑪麗夫妻探討如何照顧孩子,並向社區申請給予她10小時義工幫助。瑪麗下夜班,義工照顧孩子,以保證她能充分休息。同時醫院特別批準她“放幾天假,幫助女兒適應幼兒園生活”。醫院心理專家走訪了她,告訴她不用擔心病人賠償事宜,已由保險公司解決。
針對來源6:向藥廠發函,建議改變常用藥片外包裝,或改變藥的形狀,增加辨識度,盡可能減少護士對藥物的誤識。
最後導致的結果是,瑪麗工作更加認真細致,(來源1提升)也沒有人發生類似錯誤。她和同事們都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如果我們就是不同工作場景中的瑪麗,相信也會和主人公同樣的選擇。
從以上的案例和分析可以看到,當同樣的問題發生時,我們采取不同的思考方式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處理得當,我們會促成問題短期和長期地解決,讓壞事變為好事,而如果處理不當,我們會引發問題升級,並為未來埋下隱患。而避免基本歸因錯誤,找到係統化思考問題的方法就是幫你邁向成功的關鍵路徑。如果你有意識並掌握和運用核心方法,無論你在中國還是美國,無論你的職業是管理護士,還是管理跨國企業,你都能遊刃有餘,獲得更好的結果,成為更有影響力的人。
後記:
有的讀者看到這裏,可能還有一個疑問,係統化思考與找借口的區別在哪裏?如果以後工作中員工犯了錯,每個人都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而是抱怨公司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怎麼辦?
我的觀點是,應該辨證地來看:
首先作為當事人,即犯錯誤的人,不應該片麵誇大環境的影響要素,應努力從自身找問題,反求諸己;
而作為管理者,應該避免陷入基本歸因錯誤,簡單武斷的下結論,首先全麵客觀地從行為背後的六大影響要素探尋真正的原因,有的可能主要是由於環境的影響,當然也不排除就是當事者自身的粗心和馬虎,也有可能兩者兼而有之,但無論如何,隻有你真正找到原因後,才能采取有效和長久的解決方法。
“基本歸因錯誤”的雙重標準(即當我們評估他人時,會高估其個人或內在因素,低估其外部因素;而針對自己時,則恰恰相反)是人的本性,但現在反向而為,要做到“對內自省”而“對外明察”的新雙重標準的確十分不易,但心智的成熟、領導力的修煉從來就是一段艱難的曆程,需要不斷與自己的本性做鬥爭,現在前方的路徑已經清晰,就等待你堅實的步伐了!
發錯藥後的美國護士中國護士VS
這位護士叫瑪麗,在紐約一家醫院已經工作了三年。這年紐約氣候異常,住院病人激增,瑪麗忙得腳不沾地。一天給病人發藥時,她張冠李戴發錯了藥,幸好被及時發現,沒有釀成事故。
但醫院的管理部門依然對這件事情展開了嚴厲地“問責”。
首先問責護理部。他們從電腦中調出最近一段時間病曆記錄,發現“瑪麗負責區域病人增加了30%,而護士人手並沒有增加”。調查部門認為護理部沒有適時增加人手,造成瑪麗工作量加大,勞累過度。人員調配失誤。
然後問責人力資源部門的心理谘詢機構。瑪麗的家裏最近有什麼問題?詢問得知,她的孩子剛兩歲,上幼兒園不適應,整夜哭鬧,影響到瑪麗晚上休息。調查人員詢問後認為“醫院的心理專家沒有對她進行幫助,失職!”
最後問責製藥廠。專家認為“誰也不想發錯藥,這裏可能有藥物本身的原因”。他們把瑪麗發錯的藥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發現幾種常用藥的外觀、顏色相似,容易混淆。他們向藥廠發函:建議改變常用藥片外包裝,或改變藥的形狀,盡可能減少護士對藥物的誤識。
那幾天瑪麗特別緊張,不知醫院如何處理。醫院心理專家走訪了她,告訴她不用擔心病人賠償事宜,已由保險公司解決。還與瑪麗夫妻探討如何照顧孩子,並向社區申請給予她10小時義工幫助。瑪麗下夜班,義工照顧孩子,以保證她能充分休息。同時醫院特別批準她“放幾天假,幫助女兒適應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