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無所不能的人——“語言”的魅力形象(5)(2 / 3)

奇才韓信不為楚王項羽所用,千裏迢迢入蜀投奔漢王劉邦;因未得與劉邦言,也不得重用,隻做了個管理糧食的小官。他又逃跑,被丞相蕭何追回,力薦給劉邦。劉邦無奈,隻好召見他:“丞相數薦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韓信終於有了一吐胸中經綸的機會。他向劉邦分析了楚漢之間的形勢優劣,指出劉邦雖弱,但具備戰勝項羽的條件,言之鑿鑿,頭頭是道。“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拜為大將,言聽計從,終於成就了漢朝大業。

一代繪畫宗師徐悲鴻,1916年,2l歲時報考複旦大學,校長召見新生,他的談吐給校長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加勉勵,後給予諸多幫助。1920年他留學法國,在一次茶話會上被介紹給法國當代最大的畫家達仰·布佛萊。久慕大名的徐悲鴻當即說道:“先生!我很盼望能得到您的教誨。”一句話便讓達仰感到這個中國青年的誠懇樸實,立即將自己畫室的地址給了徐悲鴻,囑咐他每星期天的早晨到自己的畫室去。在第一個星期天,徐悲鴻去見達仰,同達仰談起了自己的追求和信心,達仰非常喜歡他所說的一切,竟忘記自己已屆68歲高齡而開心地同徐悲鴻談起50餘年來的往事。由於達仰的教導,徐悲鴻的學識、畫技得到了很大提高。

徐悲鴻不僅以自己高超的說話水平而獲得了別人對他的認識,而且也善於從別人的話語中認識別人。1931年,名滿天下的大師徐悲鴻到南昌,聞訊找他、求教於他的人絡繹不絕。當時,處於困境的畫家傅抱石失業在家,得知後也趕去旅店拜見徐悲鴻。賓客滿座的徐悲鴻同他簡單交談一二句後即約他晚上再去。當晚,徐悲鴻同他促膝交談,像對待一位老朋友一樣。在交談中,傅抱石那橫溢的才華使徐悲鴻驚歎不已。之後,徐悲鴻找到對自己慕名已久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輝,竭力向他推薦傅抱石,希望他送傅抱石這樣難得的人才去日本留學深造。傅抱石後來也成為畫壇大師是與徐悲鴻的識才推薦分不開的。

6.說話和事業的成敗有關

人們活著,不是僅僅為了活著,而是為了做成一些事情,成就一些事業,實現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而設定的某些理想和某些目標。而獲得抵達這一理想境界的通行證就是語言,就是高超的說話水平。

中國有句古語,道是“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跟那些說話水平高的人交談可以幫助你增加知識和修養,激發你的創造潛力並能增進你與朋友之間的感情。這對你的知識積累和豐富、擴大你的知識底蘊和視野將起著重要作用。凡是一個善於交際和表達的人,必是一個具有敏銳觀察力、能深刻認識事物的人,隻有這樣,他說出來的話才能既生動又準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此外,他還必須具有嚴密的思維能力,豐富的詞彙,淵博的知識等。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人說:說話水平是學識的標尺。

事業的成功和失敗,往往決定於某一次談話,這話絕不是過分誇張的,在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在約束我自己的時候,曾有一張美德檢查表的實行,當初那表上隻列著12種美德,後來,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我有些驕傲,這種驕傲,常在談話中表現出來,使人覺得盛氣淩人。於是我立刻注意這位友人給我的忠告,我相信這樣足以影響我的前途,然後我在表上特別列上虛心一項,我決心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觸犯別人感情的話,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確定的詞句,像‘當然’、‘一定’、‘不消說’……而以‘也許’、‘我想’、‘仿佛’……來代替。”富蘭克林又說:“說話和事業的進步有很大的關係,你如出言不慎,你如跟別人爭辯,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動力。”這是千真萬確的,一項事業的成敗,常會在一次談話中獲得效果。所以,你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具有能夠應付一切的高超的說話水平。

在事業上,有些談話是比較嚴肅的。談話的目的,不隻是一種社交上的需要,也不隻是互相認識一下,互相了解一下。例如你找一位朋友,請他參加一個團體;或是一個社會福利工作者出去調查一個家庭;或者一位醫生,解決一個醫療問題;或是買賣雙方談判生意上的事情,這一類的談話,究竟和一般社交性質的談話有什麼不同呢?有些方麵,二者是一樣的,例如你要具有一般的談話能力,你要能夠適應對方,盡可能了解對方的特點,你要有興趣,態度要友好而又真誠等等。有些地方卻是不同的,這類談話,每次都有一個特殊的目的。

要使別人瞧得起自己,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決不可露出乞憐的樣子。你可以謙遜,但絕不可諂媚,不可惟惟諾諾,使人覺得你無動人之處。當你說出你的能力,當你被試探著你的智慧時,簡單作答是必須的條件。發表意見時不可肆意批評別人的營業方法;更不可告訴對方說你的計劃一定成功,如果雇用你,必可使業務改良發展等語。這隻能讓對方心裏稱許,不應由自己說出的。報告你的能力而不流於自誇,得失仍應該讓對方去評判。這樣,即使你的見解不和他相符,希望仍不會失掉。自誇必連帶著固執,這態度隻有使人厭惡。去訪問一個人,把目的簡單地說出之後,你就應該可以走了,即使環境許可逗留一些時間,也應該立刻把話題轉到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