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毅不是頑固。頑固是明知自己所言站不住腳卻偏要堅持,對不同的意見,不管是否有理,一概排斥。而堅毅則是深信自己所言是正確的,別人隻是一時無法接受、認同。自己也無法一時加以充分證實,但以後的實踐必將會證明自己的正確。
在上例中,葉劍英不同意毛遠新留在中央工作,張春橋竟威脅說:“有些同誌忘記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訓了啊!現在各部門都有葉劍英同誌的不少說法,我勸你們需要注意了呢!”誰知葉劍英不為所動,呼地站起:“笑話!又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毛遠新連中央委員都不是,硬要留在中央機關,還要列席政治局常委會,難道我們中央再沒人了嗎?我勸你們這些想辦好事的同誌,不要著急好不好?等我們這些老家夥不行了,你們再上,我們還沒有死完嘛!”張春橋企圖轉移視線、扭轉方向,但葉劍英心裏明鏡似的,始終不鬆口。最後,毛遠新還是灰溜溜地回到遼寧。
5.說話是自身能力的體現
說話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個人身價的貴賤尊卑,它直接影響一個人躋身社會的層次,也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生存質量。
語言是一個人開掘奮鬥之路,捕捉人生良機和獲取各種利益的特殊工具。說話水平高,很多利益呼之即來;說話水平低,很多利益聞聲而去。因為在這個熙來攘往的世界上,利益的流動方向總是隨著某些人的願望和意思而見諸端倪的。而表達願望和意思的基本工具便是語言,那些說話水平高超的人大都伶牙俐齒,巧舌如簧,把各種願望和意思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把各種利益順理成章地聚攏到對自己有利的方向上來。所以,說話水平對於人的重要影響是難以估價的。
(1)說話水平與思想交流
一個人的思想裝在自己的腦子裏,究竟怎麼樣,別人不能知曉;一個人要禁錮自己的思想,也不可能。人的思想需要表達,需要與別人交流。這樣,別人才知道你,你才知道別人。交流的方式當然可以是文字、表情、手勢、動作,但更多的、更普遍的、作用更大的,則是口語。難怪民諺有雲:“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管子說:“心司慮,慮必順言,言得謂之知。”他指出,心主管思想,思想由言語來表達,表達出來別人就知道了。這就是思想交流了。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思想是千差萬別、錯綜複雜的,對人、對事、對問題的認識,不可能都完美、正確。通過口語這一工具,便可以與別人切磋、溝通、交換意見,在不斷的修正中,獲得正確的認識。這樣,自己的思想就會進步,境界就會提高。另外,通過口語的工具作用,個人的喜、怒、哀、憂也可以得到排解、宣泄,既可淨化自己的心靈,又可增進友誼,消除人際之間的隔閡。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種流派、各種思想主要是靠口語來表達的。通過這些表達,人們才知道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各家思想;也是在他們的互相探討、辯論中,我們才認識了各種學派的精髓。
齊國的淳於髡是個很有本事的人,鄒忌當了相國,他很不服氣,想來想去,便主動上門找鄒忌交流思想:“我有個誌向,願在相國麵前披露,不知可否?”“隻管講來,我洗耳恭聽。”“兒離不開娘,妻離不開夫。”“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不敢離開君王一步。削棘木為車軸,再塗上一層豬油,特別滑溜而且堅固耐用。如果把它安在方眼裏,那麼就會運轉不靈。”“承蒙您的教誨,我不敢不順著人情去做事。”“弓幹雖用膠膠住,有時也會脫節;眾多的河流奔向海洋,最終要彙在一起。…是的,我不敢不親附萬民。狐狸皮襖雖破,不能用黃狗皮去補漏洞。”“您說的很對,在擇用賢才的時候,不能讓那些不怎麼樣的人混在其間。”“車的輻條和車葫蘆頭如果分寸不合,就不能成為一輛車;琴瑟的弦如果不分粗細緩急,就不能奏出悅耳的音律。”“我恭敬承命,今後一定要修明法令來監督那些貪官汙吏,使他們不得危害百姓。”淳於髡再也無話可說,再三拜謝而退。出來後即對人說:“我暗示相國五條微言大義,他都逐條應答如流,確是高才,我望塵莫及啊!”這次思想交流,除可看出他們彼此的說話水平外,對他們雙方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對淳於髡來說,通過交流,他從不服到服,到恭敬;對鄒忌來說,通過交流,他知道了群眾的意見,虛心采納以施政,使齊國富強。
曆朝曆代留給我們那些耳熟能詳的勸諫、諷喻之辭,有些雖還談不上平等的思想交流,但對聽者說來,能引起其思想的波動,交流也可以說已經實現了。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召公諫厲王弭謗”、“魏征死諫唐太宗”、“錢唐死諫朱元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