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除了石城寨,以後商隊就可以持著黑山令牌放心進山,運送煤炭了。商隊的效率也不錯,在齊國別過一月之後,第一批煤炭,也送到了。
按照後世的知識,施人吉先是燒製出了磚頭,然後用之起了個高爐。雖然沒親身經曆過那個大煉鋼的時代,但是他從小生活的村上倒是還有這樣遺留下來的“古建築”,當然多年風化下,已是殘破不堪,不過好歹是見過外形,知道長什麼樣的。
另外他所能獲得的煉鐵知識,大多還是從“澳洲小哥”,這樣一個野外生存類視頻上看到的,有期節目正好是實驗了一下煉鐵,用木炭煉製出了小鐵珠。不過視頻主還要先把木頭煉炭,再煉鐵,因為炭燃燒的溫度比木材要高,也更加穩定。而施人吉的黑山根據地因為靠近山西,直接就能得到煤炭資源,無疑更加省時省力,煤炭燃燒的溫度則比木炭還要更高。
當然看了視頻,施人吉也隻是懂了個大概的原理,還沒實際操作過。原理大概就是把鐵礦石粉碎後放進去,用煤炭燃燒,形成一千多度的高溫,然後把鐵礦石燒熔化了,形成鐵水,在地溝裏流出來,冷卻後形成塊煉鐵。
當然塊煉鐵的雜質較多,質軟,隻能鍛,不能鑄。需要通過鐵匠不斷的加熱鍛打,擠出夾雜物,改善性能、硬度。在反複加熱、鍛打的過程中,塊煉鐵同炭火接觸,碳滲入而增碳變硬,形成鍛鐵,才可以用來製作工具、兵器。
施人吉派人在石城寨空閑地帶起了一座土高爐,爐高約有三四米,上小下大的立柱形狀。下層布置了兩條溝,一條溝出鐵水,一條溝出爐渣。爐身處,設一可閉合的爐膛,可以用來觀察火勢;爐膛旁再設置一拉風箱,通過進風來控製火力大小,保存爐內始終高溫。
當然實際操作起來問題也很多,因為施人吉不知道高爐內具體的結構,所以沒辦法有效的把鐵水和雜質做到分離,這需要不斷試驗改進。不然有許多塊煉鐵因為雜質過多,沒有鍛打的必要,實在太過浪費。
有了煤炭,就要尋找鐵礦石了,其實黑山附近不遠就有鐵礦所在。來自後世的施人吉知道河北武安市有一地方名叫礦山鎮,就在巍巍太行山腳下。聽其名字就知道,其地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尤以煤、鐵礦最為有名。
另外武安市還有一地叫做峰峰礦區,乃是邯鄲的一個市轄區,也是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郭沫若曾有詩曰“武安鐵礦峰峰煤“,說的就是這裏。
隻是這兩處地方都在哪裏呢?後世叫做礦山鎮和峰峰礦區,明顯是大規模開采以後取的名,在這個時代叫什麼卻是不知道的。具體位置也無處可尋,隻知道在巍巍太行山腳下,離武安和邯鄲都不遠。
武安和邯鄲這個範圍可是不小,搜索起來也是不容易。別說施人吉是後世的時候都沒去過這兩處地方,就是去過,這兩千年滄海桑田的,也不認識啊。
施人吉趕緊加派人手,四處尋找,給出的信息是找一種紅色或褐色的石頭,找到了就給十鍾糧食的重賞。結果一個多月過去了,情報司的勘察隊仍沒有任何好消息傳來。
在寨中等的心急如焚的施人吉對著情報司的手下大發雷霆,這點事情都做不好,到底有沒有認真在做事啊。
這時有個新來的莽撞漢子受不了責罵,不知尊卑,頂了一句:“紅色的石頭是沒看到,紅色的小河俺甸中倒有一條?”
“無禮!”情報司的上官怒目而視。
“我要石頭,赤鐵礦石懂不?”施人吉大怒,發起火來,隨即又反應過來,“等等,紅色的河,在哪裏?快領我去看看。”
施人吉後世雖然是文科生,好歹也是學過化學的,知道鐵元素豐富的河它就會顯紅色。而人的血為什麼是是紅色的呢?原因就是在血紅蛋白中含有三價鐵離子,而鐵離子是紅色的!
所以施人吉懷疑,也許在這紅河的兩岸就有一個鐵礦。當然也隻是懷疑,河水呈現紅色的原因還有許多,比如因為水土流失,導致水中混有紅土顆粒,它也會呈現暗紅色。
不過此時的太行山林深茂密,植被繁盛,應該不會有水土流失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