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在石城寨已是數代,寨中石姓可不少,旁支之人也多,施人吉不想殺戮過重,因而隻誅主支大宗。隻是饒是如此,也是殺了四十幾人石氏親友。
另外寨中一番大戰下來後,還剩餘有四千不到的人口也要盡快拆散,免得集中在一起容易緬懷舊主,易生事端。所以施人吉對助戰的山寨各部,但有傷亡的,傷亡一人補償一戶(一戶約四人,包括丁壯),如此就去了近兩千人口。
另外小柳寨在此次戰事中,功勞最大,施人吉額外賞了五百人口作為補充,並賞了許多財貨、物資。剩餘的不到一千五百人,黑山五寨,自己就可以內部消化了。
其它抄獲的石城寨戰利品中,主要以糧食為最多,清點過後,足有三千鍾左右。施人吉大筆一揮,參戰的士兵不論是否直屬,每人皆發一鍾糧食作為犒賞,傷亡的則再增加一鍾,如此就分賞出去了一半左右。
齊製中,一鍾等於十釜,一釜等於四區,一區等於四豆,一豆等於四升,一升粟300毫升左右。所以一鍾大概合後世的兩百斤左右,對於此時這些山寨中的苦哈哈來說,配上野菜等物,一家人能吃上好幾個月了,自然皆大歡喜。
傷亡方麵,助戰的各寨,傷亡較大,有近五百人,其中兩百為輕傷;黑山本部,遇兩次斷後阻擊,傷亡百餘人,其中三十餘為輕傷,輕傷者休養過後能可上陣。另外經過此次大戰,各部間的配合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附屬各寨,見黑山軍處事還算公平,也是更加歸心。
當然此戰最大的收獲還是這石城寨本身了,此地易守難攻,端得是個做根據地老巢的好地方。寨中屋舍也有許多,盡皆石頭壘砌而成,可比黑山寨要強多了。議事大廳,也是足夠的寬敞明亮,頗具氣勢。
然而施人吉考慮再三,最後還是否定了把黑山總寨整體遷來的想法,畢竟依靠著石牆防守,未免有些太過失於進取了。就如這石氏家族一樣,最後還不是被剿滅了。
當然對於這石城寨,施人吉當然利用、要駐兵,而且是要絕對的親信重兵把守。因為他想要把這裏打造成黑山軍的武器工坊,以後,煉鐵鍛鋼、鑄造兵器、打製甲胄等都要在這裏進行,成為黑山軍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選擇這裏,一是因為石城寨易於防守,二是因為這裏四周溝深壁陡,隻有寨門一條通道下山,易於保密。
……
“石城寨已下,吩咐下去,退兵吧。”另一邊,石城寨的援兵是一戰未打,就要回軍了。
“大哥此事做的真是差了,沒了石城寨,以後黑山軍更加勢大難製了。何不真心與石城寨聯合,先拔了黑山軍這顆釘子。”三當家歎息著說道。
“三弟,慎言啊。大哥也是被黑山軍的使者說動了,說隻要我們出兵做做樣子,不但石城寨的厚禮白拿,黑山軍另有一份更厚的大禮相送。如今我軍不傷一人。白拿兩份大禮,也不是挺好的嘛。”二當家勸解著。
這二人乃是太行山北段蒼岩山寨的兩位頭目,此次奉命出征,乃是做做樣子,所以施人吉才敢大膽回軍。石山河也是聽了蒼岩寨的信使回報說,兩軍陣前已經交上手了,還請速速將其附屬爪牙擊潰,再來彙合夾擊,這才大軍輕出落了套。
石山河啊,石山河,主動投靠的小柳寨你覺得不可信;費盡口舌,耗了許多厚禮才勉強答應出兵的蒼岩寨就顯得可信多了是吧。誰知還是施人吉為了引他出洞,而布下的暗手,兩家早已達成了默契。
這一切都是因為石城寨實在難以正麵攻克,所以施人吉想盡辦法要引蛇出洞。
而蒼岩山寨之所以會答應下來,乃是因為兩寨距離足有十日路程,中間又是山路難行。因而施人吉說兩家盟好,兩不相侵,這大當家的才會看在厚禮的麵子上,幫了他這忙。
其實蒼岩寨的實力實在不弱,有兩千餘山匪,寨中百姓更是有萬五左右。大當家的原是狄人牧民,因不滿主人的壓迫,殺了主家逃亡太行山中。
此人倒是沒有那麼多的門戶之見,隻要投他的,他是狄人也收,華夏之民也收,因而勢力很快做大,成為了一方山匪霸主。寨中如今狄夏比例在四六左右,十位當家的則是五人為狄,五人為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