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些人都有誰呢?施人吉的大腦自不是超級電腦,記不了那麼多東西,隻記得秦穆公身邊有由餘、百裏奚二人,姬重耳身邊有趙衰、先軫二人。
記得百裏奚是因為他“五羖大夫”的名號,是秦穆公用了五張黑色公羊皮收買回來的奴隸,所以這人應該是最容易得的。不過百裏奚現在仍是虞國的大夫,要等到晉獻公假道伐虢滅了虞國後才會成為奴隸。是了,晉國滅亡的國家中,應該有許多人才,自己應該好好留意下,施人吉心中想到。
記得由餘是因為“由餘適秦,穆公成霸”這句話。由餘是流落到西戎的晉國人,會說戎語和晉語,熟悉各個戎國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秦能並國十二,辟地千裏,他的功勞是最大的。
記得趙衰是因為他是趙國的始祖,記得先軫是因為他指揮了晉楚爭霸的城濮之戰,讓晉文公得以稱霸,這二人軍事才能都很出色。
倒是還有一人介子推,也是隨晉文公流亡的賢人之一,據說清明節和寒食節都來源於他。但是因為此人沒有出仕,也就沒什麼政績,不知才能如何,看其經曆也主要是表現忠君的“割股充饑”,表現氣節的“抱樹而死”兩件事。對於這隱士一類,施人吉倒是不怎麼上心,也不想後世少兩個傳統節日。(作者菌:快點投推薦票吧,要不然讓主角把這人招過來,馬上要來的清明節三天假期,你們就要沒有了,皮一下。)
……
大功告成後,施人吉自是與許穆夫人的隊伍也道了別。經過長途跋涉,他又重新回到了太行山中,並且立馬著手開始組建“情報司”。除了傳統的作戰需要外,“情報司”也負責幫他打探記憶中那些人才的狀況,以及勘察周邊的煤礦、鐵礦。
留守的“黑山軍”經過這些日子對山中各勢力的征戰,如今也是更加的將勇兵雄,那些小山寨基本已經一掃而空,不是臣服,就是被消滅。
手下彙報成績,黑山軍所處的整個太行山中段,臣服山寨三十二座,附屬人口兩萬三千餘人,可抽調兵員近三千人。加上黑山根據地再次壯大後直屬的一萬人口,千五兵員,可指揮的總兵力逼近五千。
如今周邊隻有一座大寨--石城寨,仗著人多勢眾還在負隅頑抗,寨主更是派出手下不斷四處求援,準備跟黑山軍來一場大決戰。
那石城寨在太行山中紮根倒是有些年頭了,數代經營之下,也算根基穩固。所以它不似那些逃難的難民們新建立的山寨,多是以木頭為主的,石城寨已經整體被山賊們改造成了石頭城。加上寨子本身就地勢險要,更有了石牆防護,因而黑山軍在攻了一次,吃了大虧後,就先戰略放棄了。
隻是一山難容二虎,黑山軍打的主意是清掃周邊,使得石城寨孤立無援,再慢慢對付。而石城寨的當家又哪裏不知這黑山軍的算盤,也是積極整軍備戰,一方麵不時派出小股部隊,破壞根據地的農耕,一方麵則大搞金錢外交,找幫手來助戰。
眼看一場大戰是無法避免,而勝者將是這太行山中段的真正王者。
注:①寒食節、清明節來曆: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變成了晉文公,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便出兵勤王,“是以賞從亡者未至隱者介子推“。
子推便賦詩一首,“有龍於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鄰居解張為子推不平,夜裏寫了封書信掛到城門上。
晉文公看到這首詩後,後悔自己忘恩負義,趕緊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隱入綿山。那綿山重巒疊嶂,穀深林密,無法可尋。晉文公求人心切,聽小人之言,下令三麵燒山。結果火勢蔓延不可製,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介子推終究沒有出來。
後來有人在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母子的屍骨,晉文公悲痛萬分,下令這一天要禁火,從上到下隻吃瓜果點心一類冷食。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複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