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在臨淄設有招賢館,館中火炬日夜不熄,以“庭燎”之禮接待來投奔齊國的士人。所謂“庭燎”之禮,乃是古代邦國在朝覲、祭禮和商議軍國大事時,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並且根據爵位的高低,所用庭燎之數也有很大差別。天子為百,公爵五十,侯伯子男均為三十。
陳完本為陳國大夫,也有賢名,自然得以重用,齊桓公親自授予其“工正”之官,掌工匠營造。封食邑於“田”地,自此改名為田完。他與施人吉一番道別後,自去“田”地安置家眷不提,施人吉也隻能眼巴巴看著人才離去。
另一邊,在驛站歇息了一夜,養精蓄銳過後,許穆夫人穿著素布麻衣,自入宮去見她的舅舅齊桓公,哭窮去了。桓公見這差點要成為自己夫人的外甥女,也是感慨萬千。
許穆夫人所作《載馳》,經過衛人造勢,在臨淄城內的士大夫之家也逐漸流傳開來,齊人皆被其中愛國之情打動,形成了一波輿論壓力。
“南夷與北狄交雜入侵,諸夏危亡不絕若線。還請齊侯速速搬兵,解救諸夏社稷。”許穆夫人發出這樣的呐喊。
北麵的諸侯國們麵臨著西戎、北狄的入侵,南麵的諸侯們則要麵對蠻、夷及楚國的侵犯。戎兵更是曾攻破王京,打得周王室不得不遷都。應該說,此時確實是對華夏文明的嚴峻考驗,究竟是華夏並入夷狄,還是夷狄並入華夏,仍未可知也。
特別是狄人攻滅邢國、衛國這兩大諸夏的老牌強國,其意義非是滅亡一般的小國可比,應該說整個形勢上,如今已經是夷狄占優。
齊桓公問過五賢後,也答應出兵,“讓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另外饋贈給衛文公乘馬,祭服五乘,牛羊豕雞狗皆三百,與門材。饋贈給許穆夫人魚軒一乘,重錦三十兩。”
魚軒,乃是魚皮做的車,貴婦出行專用;重錦,錦之熟細者,最好的錦帛,這裏齊桓公單獨重賞了許穆夫人,引人側目。
施人吉仍然沒有資格陪著去麵見齊侯,自然也沒辦法見到齊之五子,頗為遺憾。空閑下來的他去見了臨淄城中的商人,進行了大采買。雖然如今河北等地幾乎都在狄人手中,但是商人們手段通天,與狄人部族間也有著貿易聯係,所以將物資送抵黑山倒也問題不大,不過價格上自然要高上兩層。
采買的物資主要以糧食、牛馬和農具為主,而管仲對齊國糧食等物資的買賣是有著限製,自然有手下把情況彙報於他。但是管仲也以為施人吉是在幫衛國采買,也就沒有下令禁止,反而給了優惠的價格。
如此一番大肆采買過後,施人吉從淇門狄營和湯陰邑的繳獲也十去八九,是的他快沒錢了。而且眼下也並沒有什麼賺錢的好方法,可以預見,將來在比較長的一段日子裏,他的財政都會比較緊張。
即使如此,施人吉還是開出了大價錢,請這些走南闖北的商隊幫忙采購一些“石涅”,也就是煤炭。此時煤炭還沒有大規模開采,而山西之地有不少露天煤礦,這對於商隊來說應該不難。
施人吉采購煤炭自然是為“土法高爐煉鐵”做準備,青銅兵器作為各國的重要戰備,他始終得不到太多。導致如今普通步徙的武器還是五花八門,殺傷力有限,這大大限製了黑山軍的戰鬥力,因而他想要土法煉鐵。
先從小規模的試驗開始,如果成功,再大規模購入煤炭,或者直接去占領幾個。
商隊隻負責買煤炭,至於鐵礦石,施人吉則打算讓自己更為放心的黑山軍手下們去做。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可別小瞧古代人的智慧,別這邊自己剛煉出了鐵,那邊商人們見了,把兩樣東西一合計,最後也弄出了鐵,那好不容易建立優勢就沒了,所以還是小心使得萬年船。
……
齊國之行到此圓滿結束,公子無虧將會帥軍跟他們一同返回,駐軍保護漕邑。而真正由齊桓公親自統帥的討狄大軍,則要花時間集結,還要邀請其它諸侯國一同加入,卻是沒那麼快的。
施人吉也是不急,等齊國大軍集結起來與狄人主力交戰,自己則正好在狄人背後搞些小動作,把一千狄人首級的任務給完成了就是。如今的他,卻是沒有實力正麵去跟狄人大部隊硬碰硬的。
雖然沒見到齊之五子,但是五子的名聲和事跡,隻要在城中稍一打聽,就能聽一耳朵五人的傳奇故事。對比自己如今人才的匱乏,施人吉自然是要動些歪腦筋。
施人吉記得,跟齊桓公“齊之五子”對應的,還有晉文公的“晉之五子”,以及秦穆公的“秦之五子”。“齊之五子”都已經登上高位,施人吉招攬不了,但是秦、晉這十人,說不定還有機會。如今晉文公姬重耳還是公子,秦穆公也才初登大位,人才該是還流失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