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初相會鴻溝難越(1 / 2)

廷議眼看就要出結果了,侍衛來報許穆夫人在宋兵護送下突然歸國,衛文公自是歡喜異常,這位才情卓絕的二妹早年在衛國時就素有才名,也很討他的喜歡,趕緊請上堂來相見。

隻見一貌美的貴婦,身著華服在侍女簇擁下步入殿來。施人吉拿眼打量,婦人眉眼彎彎,鳳目含愁,雖不見顰笑,但高貴的神色自然流露,讓人不得不驚歎於她身上似天生有股清雅靈秀的光芒。年齡似乎也不大,看其皮膚有若凝脂,白裏透紅,推測大約二十五六芳華,若在後世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

當然這是因為婦人長期尊享富貴,所以保養的極好的緣故,實際上她今年已經滿三十歲了。及笄之年而嫁,到如今重歸故國,算來已有十五年了未歸,此時兄妹國難後再相見,自是好一番感懷,當庭相擁而泣起來。眾人識趣,相約默默出殿,此次廷議自是無疾而終。

施人吉也跟著出殿,見張丘獨自一人走在前麵,三步並兩步追了上去感謝,他行了一禮道:“張君,今日奏對,人吉感激於心,它日必有相報。”

“不必了”,張丘語氣十分冷淡,“張某今日妄語,非為君,乃為國爾,希望施君莫要再令我失望。”

“張君何出此言?”施人吉心中好奇,明明就是幫自己啊,還不惜欺君撒謊,怎麼能不是為了我呢。

“人吉啊,若論勇武、忠誠,你不如我多矣,但然若論行軍戰陣,則我不如你多矣,若你我二人各行自己擅長之事,則國事可濟。如今國土淪喪,狄人肆虐,民眾為求活,多有從狄之人,如此長期以往,恐早晚變諸夏為夷狄。我今日出言,乃是希望為我衛國留下一員大將,將來能將狄人趕出國去。”張丘怔怔看著他,希望能從施人吉眼中得到肯定的答複。

“人吉亦是諸夏之民,定當盡心竭力”施人吉回道,其實他內心倒是不認同自己是會打仗的,一兩次尚能憑借曆史知識抄襲經典戰例,以後多了恐怕就不行了。而且戰場之上最講究隨機應變,這些都是他以後要學習的,所以此時有些信心不足,隻說“盡心”。

“如此甚好!”張丘得到答案,自顧自先走了,雖然出言相幫,但他如今仍不願與施人吉走的太近,畢竟二人本質上並不是同一類人。

……

廷議無有結果,施人吉隻能是在漕邑又多呆了一天。他見國君胞妹回歸,國君神色喜悅,知道二人關係必定親密,因而又備上了一份厚禮,希望這位剛回歸的許穆夫人能幫他美言幾句。翌日,許穆夫人果然召見了她。

施人吉穿戴整齊,入得門來,隨著侍女指引不斷深入院內,腦海中浮現昨日殿中匆匆瞥見的貌美身影。然而現實很快給了他沉重一擊,堂中許穆夫人隔著竹簾,端坐於後,施人吉隻能隱約見到其身影及簾下裙擺。

因為隔著簾子,又相距不少距離,女子說話又輕,所以堂中還有一人做著傳話的工作,這還是一個專門的職業叫做“介”,而這樣的傳話方式叫做“紹”,也就是後世“介紹”一詞的起源。

許穆夫人作為一個貴人,召見一位男子,以這樣的“介、紹”方式才是合乎禮製的,不會被人詬病,這倒是出乎施人吉這個後世人的意料。子見南子,怕就是南子禮數太不周全。

通過“介”的傳話,二人倒是聊了許多,施人吉也把自己的基本情況和過往介紹了一些。不過畢竟中間隔著一個人傳話,想要出現那種熱烈的交談氛圍是不可能的,基本一直是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透露著生分。

“夫人問,爾在太行山中救濟了多少百姓?”介傳遞說。

“稟夫人,人吉一路護送百姓北上,沿途多有老幼加入,到太行山時已有五千餘人,後來狄人屠戮四境,相繼又有兩千多百姓投靠,如今寨中計有七千餘人。”

簾後一陣輕語,介又說,“夫人誇你護送百姓的行為是義舉,有仁人之心。”

“謝謝夫人誇讚,軍伍之人本就應忠君愛民,人隻吉不過是做了自己應做的事而已。”施人吉臉上微微一紅。

“好一個忠君愛民。”簾後微微一歎,意識到自己聲音大了,又複小聲了些。

“夫人又問,如今將軍麾下人馬幾何?”介說。

“人吉在淇門邑時曾夜破狄營,多有繳獲,因而現下倒也裝備了二百甲士並步徙千人,以“黑山軍”為名,日夜操練。

“七千民眾,千餘軍伍倒也不算少,可比往日衛國之一邑了,二百甲士倒也有四五十乘戰車了。”許穆夫人在簾後想著,隻聽堂上之人還沒完,繼續說道:

“另外黑山一帶已有十數寨如今已盡皆降服於我軍威之下,這些山寨中合計可再出兵二千為我所用。”

這還是立足僅僅兩月的剿匪結果,隻是稱霸了黑山附近一帶,相信等到他獨霸太行之時,麾下萬人不成問題。不過如今太行山的南麓、北麓都有幾股大盜,人數過千,沒有完全把握,施人吉還不想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