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別讓說話夾雜著“酸味”(2 / 2)

那些口才好的人,常常不會濫用自己的這種才能。他們在言語中進攻他人時會盡量少揭對方短處,這種方法可以防備對方“以你之矛攻你之盾”,而此法如果使用,雙方便很難再溝通了。

所以,當你在修煉口才時,還要積極修煉你的習慣。盡可能避而不用一些與生理上有關的特點:胖豬、矮冬瓜、瘸子、聾子……身份上的卑賤:乞丐、私生子、拖油瓶……以及白癡、陽痿、性冷淡、無生育能力等等。一旦觸及到這其中的任何一方麵,他的理智將立刻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種動物性的原始的防衛本能,到那時就有你的好戲看了。

富蘭克林是個口才很好的政治家,同時他也十分重視口德,在早年時,他曾經做了一張表。表上列舉出各種他所要改善自己的美德。這樣幾年之下的實踐力行,顯然也獲得了相當成就。可是,之後他又找出了還有一項應該實行的美德,跟談話藝術有極大的關聯。我們且聽他的自述吧。

我在自我完善的計劃裏,最初想做到擁有十二種美德,但一個教徒朋友,有一天前來向我說大家都認為我太自傲,原因是說我的驕傲常在談話中吐露。當辯論一個問題時,我不但固執地滿足我正確的主張,而且有些輕蔑別人的樣子。我聽了他這話,自己立刻就想矯正這種缺點,因而在我表上的最後一行加了‘虛心’這一條。

我到現在,雖然不能自誇在實際行動上這點有何成就,但表現上,我至少已經改善許多了。我決定避免直接觸犯他人的情感和武斷自己的言論;我甚至對自己下了一道命令,決心以後把‘當然’、‘不消說’等字眼改掉,換以‘據我所知的’、‘我隻覺得’、‘似乎’、‘可能’等等的口頭語。

我發覺別人如果真的說了一句錯誤的話,我這時也忍住不去與他辯論,不去爭執,或不直接指出人家的缺點來。我即使要說話,也總用‘你的說法似乎不太對吧’的口吻。

這樣不多久,我果然發覺改變後的態度使我獲益不少。因為事實告訴我,我無論在哪裏,陳述意見時用謙虛方式,都會使人家容易接受而絕少反對;說錯了話,自己也不致受窘了。

在我矯正的過程中,起初的確用了很大的毅力,來克服本性而去嚴守這‘虛心’兩個字;但後來習慣漸成自然,數十年來恐怕很少有人見過我驕傲之態顯露吧!

“這全是我行為的方式所致。但除此以外,在我改變整個習慣的過程之中,更能處處地注意到談話的藝術。我時常壓抑自己,別去做一個擅長雄辯者,因而我和人談話時字眼的選擇常常變得遲疑,技巧也時常有意愚拙,不過結果我是什麼意思仍然都可以表達出來……”

就是靠著這樣一種謙虛的口德,富蘭克林成為了美國出色的政治家。富蘭克林的這種做法正好告訴了職場人士,在處理人際關係及交往時應該警醒及注意的問題。

打一巴掌不忘揉三揉

在指出別人的缺點時,因可能與對方的意思相背而傷害到對方,又怕對方對自己的態度蠻橫傷及到自己,這時,就需要用一些讚美的話語做中和劑,令對方不能反駁,又不能發怒,批評得有理有據,令其心悅誠服地接受。

首先必須設想一個限度,否則你的忠告將會適得其反。當你要指出某人的缺點時,必須要從心裏認識到人類的脆弱及不完美是正常的,時時抱持著一種自我反省的心態,而且要抱持著與對方一同背負過失的謙虛態度,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其次,為了避免引起對方的逆反心理,必須要在事先準備一些讚美的話語,在批評前,就要先將這副“靈丹妙藥”給對方服下,然後再轉入正題。當對方因為你指出的缺點感到難過時,讚揚就能起到很大的中和作用。

某機關辦公室的主任有一天一大早見到他的一位女打字員,便誇她:“你今天穿這身衣服很漂亮,更顯年輕美麗了。”那位女打字員聽了受寵若驚,很高興。這位主任又不急不忙地接著說:“可是,我說這句話的目的,不僅是要你心裏高興,還希望你今後打字的時候多注意一下標點。”

這位主任所說的話未免太露,但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去效仿。就像要讓人服下一種很苦的藥丸,但藥丸外麵裹著糖衣,先讓人感到甜味,就更容易吞到肚裏。當藥丸進入腸胃時,再苦,病也治好了。上麵案例中如果主任直截了當指出,“以後要注意標點符號”,那位女打字員可能會覺得羞愧與難過,更甚者還要與他爭辯幾句。這樣,主任的規勸就失去了效果,還可能引起下屬的不滿,令雙方不愉快。

這種方法使人在心理上能夠接受,麵子上也過得去。既達到目的,又保住自己而不傷害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職場話術

如今,大家都在講究說話藝術,要知道,良藥未必苦口,批評也要講究方法。不顧時間、地點和對方的心理,直接了當、劈頭蓋臉地一陣冷言惡語,不僅達不到批評的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學會和風細語地指出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