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怎樣避免說話混亂、詞不達意(2 / 2)

從上麵案例可以看出,因為說話對象多數是普通人,所以應該盡量使用一些讓人一聽就懂、一說就明白的事例去講解,這樣,人們就不會因聽不懂喻體而無法體悟其中更深的本體意思。

善用語序巧達意

語序是完成一種完美語言的重要條件之一,在同一句子中,語序不同,表達的意義往往也會不同。語序變換就是巧妙地變換語言單位的組合順序,若濫用語序,給人的感覺像是在混淆是非,記得有一個例子是這樣說的:

有兩名法學大學生正在爭論一個問題:學習法典時可不可以吸煙。他們各執己見相持不下,便去找拉比裁斷。

“拉比,”學生甲問道,“學習法典時吸煙行嗎?”

“不行!”拉比生氣地說道。

“你問錯了!”學生乙責備學生甲道。說著,他走近拉比,問道:“拉比,人們在抽煙時學習法典行嗎?”

“當然行!”拉比興奮地決斷道。

同一種過程,因為語言的不同,卻導致了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語序不同,所表達的行為目的也不盡相同。

解放戰爭時,雲南解放前夕,蔣介石命令沈醉帶領大批特務到昆明,突然間逮捕了90餘名愛國人士。正在準備起義的國民黨雲南省主席盧漢致電蔣介石,蔣介石回電說,“情有可原,罪無可逭。”盧漢接到電文後無計可施,後來他把電文給正在授命他起義、曾經與蔡鍔將軍舉辦雲南講武堂、曾是朱德老師的根源先生看,根源先生看後巧妙地將電文變換一下,成了“罪無可逭,情有可原”,終於幫助盧漢解決了問題,釋放所有被捕人員,蔣介石知道後,也隻好苦笑著說不出話來。原來蔣的意思是,雖然情有可原,但按他們的罪行不可饒恕,經過前後一調換,就變成了“雖他們罪行不可饒恕,但情有可原”。

在職場中,我們與人說話時,要善用語序而不濫用語序。我們說出的話,給人的感覺一定要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說話節奏把握好

不管在什麼場合中,你會發現與口才出色的人談話都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他們說話時引經據典,詼諧幽默,抑揚頓挫,像是一個出色的鋼琴家,將語言的節奏發揮到了極致。

下麵的六種語言節奏是談話中經常運用到的:

(1)低沉型。這種節奏給人一種低緩、沉悶、聲音偏暗的效果。語流偏慢,語氣壓抑,語勢多下行。一般用於悲劇色彩的事件敘述或慰問、懷念等。

(2)高亢型。高亢的節奏可以產生威武雄壯的效果,聲音偏高,起伏較大,語氣昂揚。用於鼓動性的演說及敘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布重要決定等另人激動的事。

(3)輕快型。輕快型節奏的談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聽來不著力,而多揚少抑。日常性的對話,一般性的辯論,都可以使用這類型的節奏。

(4)凝重型。凝重型節奏的談話聽來一字千鈞,句句著力。聲音適中,語流適當,既不高亢,也不顯低沉,重點是詞語清晰沉穩,不滑不促。用於發表某些言論和對人語重心長的勸說,抒發感情等。

(5)緊張型。緊張型節奏,往往使人感覺到一種迫切、緊急的心情。聲音不一定很高,但語速很快,語句不延長停頓。用於重要事件的彙報、必須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實申辯等。

(6)舒緩型。舒緩型節奏的談話給人一種穩重、舒展的感覺。聲音不高也不低,語速從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伏。說明性、解釋性的敘述,學術探討等宜用這種節奏。

以上介紹的這六種節奏可以分別用於不同場合、不同環境的談話,但又互相滲透,有主有輔,隻要談話者適當把握,才能顯示出技巧的內在力量。隻有把握好說話的節奏,才會讓你說出的話顯得不亂。

職場話術

大家應該意識到,在職場中如果沒有想好下一步要說什麼,就千萬不要亂說;如果想說什麼,更要思前想後之後再講。千萬不可亂講一氣、詞不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