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職場中怎樣避免說話“軟”(2 / 2)

蒯通的這段話就說到了點子上:秦朝末年,想做皇帝的人大有人在,韓信為何不可?我依附韓信,自然要為他效力,我之所以要反你劉邦,就是因為你不是我所依附的人,我勸說韓信自立,是在做臣子應盡的責任,我們各為其主,天下間那麼多反過你的人,你能將他們全部殺死嗎?正是因為蒯通的這一番得體的話語,說開了大義,點透了其中的利害,劉邦聽後才下令把蒯通放了。可見,說話的分寸與說到點子上是多麼重要。說話如果不說到要害、核心,就無法撥動對方內心深處最敏感的那根心弦,使其動心、動容,改變主意,幡然醒悟。

說話太軟則底氣不足

在職場及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拿起語言這把利劍來開辟道路,在壓抑的交談氛圍中,若語氣軟弱,沒有衝擊力,那麼勢必會處於被動的局麵。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隻有飽含激情,運用既定事實及人們情感的薄弱之處,連連抨擊,才有製勝的可能。

在林肯還是律師時,有一天,一位老態龍鍾的婦人來找林肯,哭訴自己被欺侮的事。這位婦人是美國獨立戰爭時一位烈士的遺孀,每日僅靠撫恤金維持風燭殘年。前不久,出納員竟要她交付一筆手續費才準領錢,而這筆手續費等於撫恤金的近一半,這分明是勒索。素有修養的林肯聽後怒不可遏。他安慰老婦人,答應幫她打這個沒有憑據的官司,因為那個狡猾的出納員是口頭進行勒索的。法庭宣布開庭,在原告申訴之後,被告果然矢口否認。因無證據,形勢對老婦人不利,這時林肯站起來,首先以真摯的感情述說獨立戰爭前美國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難,述說愛國誌士如何揭竿而起,怎樣忍饑挨餓掙紮於冰天雪地,流盡最後一滴血。講到這裏,突然間他的情緒激動起來,言詞有如夾槍帶劍,鋒芒直指那個企圖勒索烈士遺孀的出納員。他說:“現在事實已成陳跡。1776年的英雄早已長眠地下,可是他們老而可憐的遺孀,還在我們麵前,要求代她申訴。這位老婦人從前也是位美麗的少女,曾經有過幸福而愉快的家庭生活,不過她已犧牲了一切,變得貧窮無依,不得不享受著革命先烈爭取來的自由,向我們請求援助和保護,請問,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發言到此戛然而止,聽眾的心早已被感動:有的淚流滿麵,有些人撲過去要撕扯被告;還有些人在現場解囊相助。在聽眾的一致要求下,法庭通過了保護先烈遺孀不受勒索的判決。

林肯抓住了老婦人是先烈遺孀的關鍵,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盡情渲染了人們對遺孀的同情心理,從而取得了辯論的成功。

所以,我們在據理力爭某件事時,在語氣上不應該表現得過於軟弱,應講究語勢的連貫與是否動人為關鍵,選用的詞語對比要鮮明,較多地運用語氣詞來表示複雜的感情,注意口語修辭,還應選用一些呼語、應答語,加強對話之間的銜接,有利於渲染氣氛。

人活一口氣,佛燒一柱香。隻要有正氣,再聚理成勢,以勢助氣,氣則旺,膽則壯。有氣有膽,腰板才硬實,形象才高大,風格才完美。所以,要看一個人以什麼樣的形象立足在社會上,是與他的說話形象和說話風格分不開的。

無論在生活或是工作中,有氣勢的人,就一定是強者,沒有氣勢者必將會淪為弱者。機遇與命運從不會可憐弱者。如果你是個企業家,沒有氣勢,企業也將會失去精神支柱,屬員自然沒有安全感,最終的結局就是潰不成軍。

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尤伯羅思開創了奧運會不賠而賺的先河,其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他充滿自信、以氣奪人的說服術。

以往各國承辦奧運會時,是千方百計地說服別人往外掏錢,結果讚助者總是寥寥無幾,給各舉辦國財政造成困難。然而,尤伯羅思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在要求讚助商讚助時,會對讚助者提出一係列苛刻的條件,像不得在賽場內做商業廣告;讚助金不得低於五萬美元;按公司信譽、讚助款額及支付時間的順序實行“五選一”的策略。他是抱著一種“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自信態度,從紛至遝來的讚助者手中,拿到了大筆的讚助費用。這種氣魄、這種自信,可以說是他成功的前提。這足以值得我們借鑒。

職場話術

想要說服別人之前,先要說服自己,然後再以自己的沉穩自信去征服別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以至政治、金融等各行業,隻要你在氣勢上勝對方一籌,就能做到先聲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