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有時說軟話往往能夠起到扭轉乾坤的功效,但說軟話不是一味去迎合他人,在涉及到人格、原則及一些重大利益問題時,則應該適度地加強自己的態度,使對手知難而退,從而達到保護自身利益的目的。
原則問題不讓步
在職場談判中,最厲害的對方往往都很無情,在原則問題上,絕對不能給對方一絲可乘之機,說話也不要軟弱。因此,要練就談判時的鐵嘴鋼牙,一定要經過一番苦練。下麵是許多成功人士總結的成功經驗,值得人們仔細學習和利用:
第一,職場談判中,對於與談判無關的人和物都應該盡量避免談論,特別是不要以一種批評或揭露的態度來討論第三方的是非。它包括如下兩個方麵:
(1)切勿背後指責另一位同行。禁忌在另一位同行麵前談論另一位同行的所作所為,最初他也許會聽得津津有味。可是後來他就會這樣想:既然你能和我談論別人的私事,那麼你在別人麵前又會議論我什麼呢?
(2)對於公司與公司、私人與公司間的矛盾應當保持中立而不介入。談判時言行稍有不慎將可能引起一些嚴重的問題。
第二,不要因為礙於情麵而在談判中讓步。
(1)不要把談判中“隨機應變”的作用估計過高。不要被對方采取的心理威懾嚇倒。不要把經營談判中“心理戰術”的作用無限誇大。談生意,不要總到對方的地域去談。
(2)永遠不要自認為一味地誇耀自己的公司及產品,就能夠使談判獲得成功。在職場談判中,不要向對方炫耀自己在公司的職務、職稱。在談判中,不要被對方企業的規模巨大、談判對手的高職位所壓倒。談判中,不要在別人興高采烈時拒絕,拒絕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在向其表示拒絕時,不要繞彎子,要學會坦誠與直率,說服他人。切勿用輕蔑的語言,自吹自擂。
(3)在談判時,不要自卑,不要在談判過程中自動放棄主動權。不要緊張,說話前要深思熟慮。在談判時,不要寸利必奪寸土必爭,應該學會適當的放棄。談判時,不要隻“達理”而不“通情”,要注意情感的交流和相互的理解,“店大欺客”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也不利於經營。
第三,談判過程中,不能夠義氣用事,不能帶著情緒談判,而應進行理解性的談判。
(1)對於談判中出現的“僵局”,不能夠用強硬的方法去化解,要堅持兼顧雙方的利益為原則。不要以損害對方的利益而滿足自我目的。談判中,要有必要的忍耐力。談判中,觸及底線,該拒絕的應該馬上拒絕,不要隨意拖延。談判時,不要有厭煩、急躁情緒。
(2)談判時,不要偏離主題。在談判時,不要在對方提出自己毫無思想準備的問題時驚慌失措。在對方指出自己企業、團體的弊端時,不要惱羞成怒。要記住“挑剔是買主”,更要記住“買賣成與不成,都要使友誼長存”。
(3)談判中,不要將話說得太絕。對方說出任何批評你的話,不要去一一解釋一番。若你的客戶不講理,你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待客戶,更不能“得理不讓人”。
(4)談判中,要注意語言簡潔。不要不給對方說話的機會。在談判中要有勇氣說“我不了解”。在談判中,應該堅持事情必須逐項討論。當有人存心鬧場時千萬不要讓他得逞,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來討論,並且要讓他傾聽你的理由。
照準七寸猛下手
有句話說:“打蛇要打七寸。”為什麼要打“七寸”呢?因為那是蛇的要害。同樣,說話時也要將話說到點子上,一針見血,擊中要害,不要惟惟諾諾,隻有當你的話說得有理且動聽,才能打動人們的心,才能達到你的辯理勸說目的。
要想擊中要害,必須要找好切入點,然後一針見血地插入進去,達到你說話的目的。古時候的這則例子,會對我們有所啟示。
蒯通是秦漢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精於縱橫之術,長於思辯,善於辭令。曾在楚漢相爭時勸說韓信擁兵自立。因為韓信沒有采納他的謀略,他擔心反招其禍,就假裝瘋狂,隱身齊地。
公元前198年,韓信謀反被殺,曾遊說韓信自立的蒯通自然受到株連。漢高祖將蒯通捉來後,問他:“你曾經教唆過淮陰侯謀反嗎?”蒯通回答:“是的,我原本教唆過他。”蒯通知道否認是沒有用的,還不如幹脆點,實話實說,不僅如此,他還繼續說道:
“倘若淮陰侯當初采納我的計策,陛下怎麼能殺掉他呢?”
高祖大怒,下令“烹之”,要將他活活煮死。在這生死危急關頭,蒯通說道:
“秦朝的法度敗壞,政權解體,山東地方大亂,各姓勢力並起,英雄豪傑像烏鴉一樣群集。秦朝失去了帝位,天下的人一同來追求它,於是本領高強、行動迅速的人搶先得到。盜蹠的狗對著堯狂吠,不是堯不仁,而是由於堯不是他的主人。在那時,我隻知道有韓信,不知道有陛下。況且天下手持精銳武器想做陛下您所做的事情的人多如牛毛,隻不過能力不行罷了,您能夠將他們全部煮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