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及生活中,說話過於強硬,有時很難使人信服。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妨變通一下,試著把語氣放軟一點,換一種委婉的說法,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你的交際形象和說話效果,也許你還能得到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
觀點勿要強壓人
有很多人經常犯這樣的錯誤,過於相信自己的主意,勝於相信別人用“銀托盤”奉獻的生意。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人,那麼,你還是否應該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呢?你應該嚐試提出自己的建議,然後再讓他人作出必要的結論。
在西奧多·羅斯福還在紐約州當州長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很出色的外交家了。他和那些政治活動家們保持良好關係的同時,又成功地進行了一係列不合他們心意的改革。他是這樣獲得成功的:每當任命一個人擔任什麼重要職務的時候,他總是邀請一些政治活動家們共同來商討。下麵是羅斯福總結的成功經驗:
“首先,”羅斯福說,“他們會推薦明顯不適宜的候選人。我對他們講,任命這個人政治上是不適宜的,因為社會輿論通不過。隨後,他們又向我提出另一個人選,但對這個人既說不出他的長處,也找不到他的短處。通常我就說,輿論界不希望這種人占據這個位置。我請他們另舉賢能。第三個候選人比較合適些,但仍不完全合適。最後我對他們表示感謝並請他們再考慮一下,於是他們就提出了我自己選中的那個人。對他們的幫助表示感謝的同時,我宣布了對這個人的任命。我對政治活動家們說,為使他們滿意我是盡力而為了。現在該輪到他們助我一臂之力了。他們也沒有忘記我對他們的幫助。在需要的時候,他們支持了我提的候選人。”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羅斯福是用心去聽取他人建議的。每當羅斯福任命誰擔當重要職務時,他總是讓政治活動家們感到這是他們自己推選出的候選人,體現出了他們的意圖。
所以,如果想要人們能夠根據你的觀點辦事,請記住:“讓別人覺得你給他出的主意不屬於你,而是出於他自己。”
言談失誤莫強辯
終止失誤,偃旗息鼓,是自己在論戰中不慎失誤及造成不利形勢時,采取的一種暫時退卻的策略,以便振作精神,調整戰術,伺機再戰。
任何人在論戰中都難免會有失誤,任何人都有可能遇到強勁的對手,若一方稍有不慎,就會被對手抓住把柄擊中要害。此時既不能強辯,也不可過多地狡辯,否則將失敗得更慘。為了終止已經造成的這種失誤,最好選擇裝聾作啞,不予理會。
不管是在曆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能說會道的名人,在辯論失利時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慘敗的情形不乏其例。
那年在美國福特總統和卡特共同參加的為總統選舉而舉辦的第二次辯論上,福特對《紐約日報》記者馬克斯·佛朗肯關於波蘭問題的質問,作了“波蘭並未受蘇聯控製”的回答,並說“蘇聯強權控製東歐的事實並不存在”。這一發言屬明顯的失誤,當即遭到記者的反駁。但反駁之初佛朗肯的語氣還比較委婉,意圖給福特以糾正的機會。他說:“問這一件事我覺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難道在肯定蘇聯沒有把東歐化為其附庸國?也就是說,蘇聯沒有憑軍事力量壓製東歐各國?”
福特如果當時明智,就應該承認自己失言並偃旗息鼓,然而他覺得身為一國總統,麵對著全國的電視觀眾認輸,決非善策,於是繼續堅持,一錯再錯,結果為那次即將到手的選舉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刊登這次電視辯論會的所有專欄、社論都紛紛對福特的失策作了報導,他們驚問:
“他是真正的傻瓜呢還是像隻驢子一樣地頑固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