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過於偏激的言語往往會給別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會使說話的氛圍變得異常激烈,同時也可能因為你的一番話而使你喪失了製勝的契機。
巧設台階給人下
在職場及人際交往中爭辯是無處不在的。善意而適度的爭辯,不僅會促進人的思考,讓人明辨是非,而且還能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爭辯中人們也經常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容易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最終結局往往不妙。所以我們在爭辯時,不能直接指責對方的意見為不好,也不可肆意批評,盡管你的理由很充分。更不可嘲諷,因為那會引起對方更加強烈的反感。為了幫助大家學會不傷害對方的爭辯藝術,有這樣幾點應該考慮:
(1)要有尊重他人的態度。說服別人的前提在於充分考慮別人的意見,盡量去換個角度理解對方,這首先要求自己要有尊重他人的正確態度。假若你無意冒犯了對方,不妨先說聲抱歉,賠個不是,然後再慢慢引入正題。
(2)提醒對方慎重考慮。在對其他意見表示反對之前,建議對方慎重考慮他的意見,這樣可以將對方的不快降低限度。我們可以這樣來講:“讓我們重新仔細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你覺得怎麼樣?”“你是否可以再考慮一下,有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
(3)說明還有別人同意他的意見。在提出反對意見前,可以告訴對方,還有別人也和他有著同樣的觀點,這樣就可避免他認為隻有他一個人是錯的。這樣,可以造成不少有效的“緩衝地帶”,也可以使對方的自尊心得到一定的滿足。
(4)重述對方的意見,進一步詢問他的原意。如果我們能夠以詢問的口氣,用恰當的語調,重述對方的意見,重複詢問他是否真的這樣想,一方麵表示我們尊重他的意見,另一方麵又有某種疑慮,感到難以接受。有很多人說話時往往粗心大意,他們所說的話總是超過他們想說的。如果我們當麵重述他的話,希望得到證實,或者表示懷疑,就會使他變得謹慎起來,對自己的意見開始重新考慮,或者加以修改。有時有意不準確地重述一下對方的意見,以觀察對方的反應,也未嚐不可。
(5)不一定要有結論。有時,在爭論一些不重要的問題時,我們沒必要非要爭個你死我活,可以表示某種意見隻供選擇,沒有絕對對錯之分,這樣才能讓對方改變他的意見又不致感到自己錯了。可以含蓄地告訴對方,我們爭辯的目的在於求得對問題的更好的理解,而不是非要爭個勝負;要弄清什麼是正確的,而不是誰正確。因而,對有些非原則性問題,不一定非得有個明確的結論。
(6)口下留情。當對方漸漸意識到自己的意見已經站不住腳,或者已經啞口無言時,則應主動收兵,言歸於好。我們可以裝作不留心,將注意力轉移,從而造成一種印象:我對此不太認真。這樣就可以給對方提供一個“掩護”,使他能借助於這個“掩護”而不知不覺地“撤退”,同時又不會丟麵子。
(7)要有海量忌抬杠。爭辯結束後,給對方衝杯茶,衝對方微笑一下,感歎一聲自己不夠忍耐,則會換得對方的友好,使氣氛變得自然。辯論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據理力爭,它的出發點是尋求真理,找出正確答案。雙方抬杠的目的則全在維護自己的臉麵,想盡一切辦法去反擊對方,甚至歪曲對方的本意,攻其一點,不計其餘。抬杠漸漸地還會變成嗜好,養成一種習慣,到時候事不由己,非抬不可,並越來越凶,是之謂“杠頭”。一個人成了杠頭,也就快被人敬而遠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