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5年,日本海軍陸戰隊五百餘人在琉球那霸登陸,然後直插琉球國都首裏,他們衝進皇宮囚禁了國王尚泰,並且強迫琉球割斷與大清之間的宗藩關糸,自即日起廢琉球年號而改用日本年號。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廢琉置縣”。

“廢琉置縣”是日本人繼“瑯橋事件”後的又一次武裝挑釁行為。發動此次事件的借口競然是荒唐的《中日北京專條》。

就在琉球國危在旦夕之間,國王尚泰的紫巾官向德宏等三人躲過了的日本人嚴密監視,悄悄乘船西渡到大清福建向清廷求援。

到達福州後,向德宏向閩漸總督何璟遞交了琉球方麵的求援信,要求清廷出兵救援。何璟會同福建巡撫丁日昌商議,二人均以為茲事體大應速報北京。於是二人將向德宏三人在福州安置妥當後,告們他們要聽候北京的旨意,隻要朝廷下旨,福建方麵使可就近出兵。

可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因為同治皇帝的突然駕崩,清廷上下-片混亂,對琉球方麵的求援置若罔聞,就這樣向德宏在福州等候了兩個多月競然一無所獲。不過向德宏也不放棄,他毅然決定北上京城,親自向朝廷求援。

到京後的向德宏幾乎跑遍了大小衙門,可惜沒有人敢管。大清官場講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況且慈禧太後剛失愛子,朝廷又將會有重大人事變動,在這個節股眼上誰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錦鏽前程開玩笑。

四處碰壁的向德宏開始心灰意冷。就在山窮水盡之時,突然有人向他們介紹,坐陣天津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權傾朝野,是個幹實事的,不如你們到天津去李中堂處撞撞運氣。

向德宏二話不說直奔天津。到達天津後,向德宏二話不說一頭跪在李鴻章的府衙前,不見李中堂誓不起身。總督府的門官無奈,隻得報告李鴻章。

李鴻章得知後,立即接見了向德宏。向德宏再次哭倒在李中堂麵前哀求道:中堂大人,救救琉球,救救吾王吧!日本占我琉球,囚我國王,吾等生不願做日屬人,死不願意做日屬鬼,雖靡身碎首,亦所不辭。”李鴻章見向德宏一個亡國之臣尚有忠直之氣,不禁大發感慨,琉球之事不可管。天理昭彰,不管大清會失信於天下,不過要管怕也不容易。鑒於大清目前的形勢,出兵東征和屯兵駐琉都不現實,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利用外交手段談判的方法進行。

1879年,美國前總統格蘭特訪問大請。他在天律受到了李鴻章的接待,二人一見如故,據說格蘭特還把自己心愛的手杖贈送給了李鴻章。

李鴻章見雙方氣氛融洽,便出言試挨格蘭特是否願望為中日琉球事件而居間調停,不想格蘭特卻欣然答應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人就出於什麼好心,說白了格蘭特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琉球國戰略位置突出,是西太平洋接連東南亞的必經之路,美國人對此地早有野心,此次名為臥旋,實為從中漁利。

1879年7月3日,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受中國方麵委托前往日本對琉球事件進行調停。日本方麵作賊心虛,極使清國不找他們談判,他們也要主動找清國去談,此次格蘭特到來,日本人是求之不得的。明治天皇對格蘭特的到訪高度重視,當下派出內務卿伊藤博文,陸軍卿西鄉從道作為日方代表參加談判。

在第一輪談判中格蘭特向日本方麵闡述了中方立場,即琉球是大清的附屬國,請日方不要單方麵改變現狀。而在整個談判的一個半小時裏,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和西鄉從道一語不發,最終退場時他們說了七個字“我們要請示政府。”對於日方的模糊態度,格蘭特漸覺事情棘手。在接下來的幾輪談判中隨著日本方麵的態度明朗化,格蘭特覺得這與清國方麵的要求相差甚遠,談和的可能性極小。另外經多方取證,格蘭特發現琉球北部的淹美諸島早在17世紀初已被日本實際占領。經過權衡利弊,格蘭特決定要置身事外了,大洋彼岸的總統選舉才是他真正在意的,必競一個外國人不可能為了大清的麻煩事而賭注上自己的政治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