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充分意識到自己有惰性的不良性格,繼而要看到惰性的危害性。這些是戰勝惰性的出發點。可想而知,一個連惰性及其危害都一無所知的人怎麼能克服惰性呢?
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就要對自己有所管束、有所約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指望別人做;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要等到明天做;想睡懶覺時,應想想有人已經聞雞起舞;在要放縱時,可看看他人正在懸梁刺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全球競爭,誰能懈怠?多一點對自己的約束,成功就多一點機會;多一點對自己的管束,明天就多一縷陽光。人一旦沾染了懶惰的習氣,任其發展而不加修正,它必然會"束縛"你前進的腳步,成為你走向成功的羈絆。從另一方麵講,人若懶惰,就會掙脫紀律的"約束",放縱自己的行為,為懶讓路,為偷懶找托詞。
第二,要找出惰性在自己身上的主要表現和產生的主要原因,下決心克服安逸享樂的思想,培養堅毅的品格。惰性反映的是一個人脆弱的意誌品質和不求進取的精神狀態。思想支配行動,當你有了懶惰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勤奮的動力。
克服懶惰,就要對自己"負"一點責任,不要指責環境,不要攀比他人。如果你對將來負責,就會在今天"勤"於拚搏。如果你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負責,就會盡力做好該做的事情,成為一個問心無愧、堂堂正正的人。
人都有勤奮和懶惰的雙重性,若你稍有不慎,放鬆警惕,懶惰就會悄悄襲來,消磨你的鬥誌。但懶惰並不可怕,隻要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戰勝困難,戰勝自我,揚起理想的風帆,拿起勤奮的武器,懶惰就不會與你相伴。
第三,要讓事情來推動你。惰性實在是很不容易克服的一件東西,沒有多少人不懶惰。那些勤奮的人,都是有意誌的力量在推動著他們。"意誌是克服惰性的一種力量",而推動著這一意誌的形成,恰恰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有了這樣的一個目標等待你去實現,你也就會,也就有理由把自己發動起來。
第四,要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科學地安排時間,製定切實可行的計劃,說幹就幹,大計劃、小安排結合,要求言必行,行必果。在學習工作中要經常以內部言語的刺激提醒自己講效率、講速度。
第五,今日事,今日畢,有意識地督促自己立即將拖著、欠著的可立即完成的事幹完,這樣就會有如釋重負的欣喜感和成就感,就會滿懷信心地去做下麵的事;這樣的訓練就會逐步動搖惰性存在的基礎,最終將惰性的陰影一掃而光。
懂得了掃除惰性的方法,青少年朋友們開始行動起來吧,用勤奮的學習、工作來充實自己,向著自己的夢想起飛吧。
名人名言: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是成正比的。
--[中國]郭沫若
人性四:嫉妒心強
嫉妒,是人固有的一種心理。即對才能、際遇、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懷有怨恨的情感。它是一種負麵情緒,是人際交往中的不利因素。
嫉妒是基本人性之一,隻不過有的人會把嫉妒表現出來,有的人則把嫉妒深埋在心底。
嫉妒是無所不在的,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兄弟之間、夫妻之間、親子之間,都有嫉妒的存在,而這些嫉妒一旦處理失當,就會形成足以毀滅一個人的烈火。朋友、同學、同事之間嫉妒的產生都是因為以下的情況,例如:"他的成績又不見得比我好,可是老師卻喜歡他!""他和我是同班同學,在校成績又不比我好,可是竟然比我發達,比我有錢!"換句話說,如果你受到了肯定或獎賞、獲得某種榮譽時,那麼你就有可能被同學或同事中的某一位(或多位)嫉妒。女孩的嫉妒會表現在行為上,說些"哼,有什麼了不起"之類的話,但男孩的嫉妒通常擺在心裏,有的擺在心裏也就算了,有的則開始跟你作對,表現出不合作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