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做利他行為。一個想要改正自私心態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行為。例如關心和幫助他人,給希望工程捐款,為他人排憂解難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從讓座、借東西給他人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為中糾正過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態,從他人的讚許中得到利他的樂趣,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淨化。
3回避訓練。這是心理學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為基礎,以負強化為手段而進行的一種訓練方法。通俗地說,凡下決心改正自私心態的人,隻要意識到自私的念頭或行為,就可用縛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筋彈擊自己,從痛覺中意識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糾正。
4學會節製。私欲這種東西,能否連根鏟除呢?不能。世界上還沒有這種一勞永逸的良方。如何防止私欲的發作呢?有人說,隻能節製。蘇東坡給自己立下一條規矩:"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他給自己訂下明確的原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分文不取。有了這一條,對遏止自己自私心理較為有效。
此外,青少年朋友還應該明白,與人分享是快樂的。將一份快樂傳遞給十個人,這份快樂就會變成十份,如此下去,快樂的傳遞鏈是止不住的,在每次傳遞快樂與幸福的同時,自己又重新經曆了一次快樂的旅程,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名人名言:
一個人必須剔除自己身上的頑固的私心,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自由表現的權利。
--[俄國]屠格涅夫
人性二:貪得無厭
貪得無厭,指對與自己的力量不相稱的過分的欲求。它是一種病態心理,與正常的欲望相比,貪婪沒有滿足的時候,反而是越滿足,胃口就越大。貪婪者往往超越社會發展水平,踐踏社會規範,瘋狂地向社會及他人攫取財物,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有一隻狐狸看見圍牆裏有一株葡萄樹,枝上結滿了誘人的葡萄。狐狸饞涎欲滴,它四處尋找進口,終於發現一個小洞,可是洞太小,它的身體無法進入。於是,它在圍牆外絕食六天,餓瘦了自己,終於穿過了小洞,幸福地吃到了葡萄。可是,它太貪吃了,胖胖的身體使它無法鑽到圍牆外,於是,又絕食六天,再次餓瘦了身體。結果,回到圍牆外的狐狸仍舊是原來那隻狐狸。
狐狸因為貪婪而險些困住了自己,而人又何嚐不是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古時有一個國王非常富有,但他還是不滿足,希望自己更富有。他甚至希望有一天,隻要他摸過的東西都能變成金子。
結果,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天神給了國王這一份厚禮。國王非常高興,因為隻要他伸手摸任何物品,那個物品就會變成黃金。他開心地用手觸摸家中的每樣家具,頓時每樣東西都變成黃澄澄的金子了。
此時,國王心愛的小女兒高興地跑過來,國王一伸手擁抱著她,他活潑可愛的小公主立刻就變成一尊冰冷的金人了。他傻眼了。
貪婪的人,被欲望牽引,欲望無邊,貪婪無邊。
貪婪的人,是欲望的奴隸,他們在欲望的驅使下忙忙碌碌,不知所終。
貪婪的人,常懷有私心,一心算計,斤斤計較,卻最終一無所獲。
在很多事情上,做到什麼程度由青少年朋友自己控製。成功的人往往適可而止,而失敗的人不是做得太少就是做得太多。要記住,多並不一定帶來快樂,太多就一定會招來麻煩。
貪得無厭常常使人失去清醒的頭腦,為了一點小利而失去很多寶貴的東西,甚至生命。
請想一想,你感到心滿意足的事是什麼,是什麼時候的事?你可能會很驚訝地發現,你幾乎從沒有知足的時候。比如,某次考試你得了98分,但你感覺還是不夠理想,要是100分就好了。
這樣想的時候,你其實也在做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讓自己的心習慣於追求更多。時間一長,你便分不清什麼是真正的滿足,什麼是真正的富有。
世界上幾乎所有大宗教都有著一條戒律,就是反對貪婪。現實生活中,也常可聽到人們用鄙夷不屑的口吻說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貪婪成性等貶斥貪婪的詞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