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本領二十五:洞悉人性的黑子—我並不是教你詐(1)(1 / 3)

太陽光環中會有若隱若現的黑子出現,人的本性中也有各種各樣的陰暗層麵。為了在社會叢林中更安全、健康地生存,青少年必須知道人性的黑子,進而審視自己,趨於完善。人性之初並不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的開篇語。意思是說:人在出生時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是相近的,是成長過程中的外界環境影響形成的習慣相去甚遠。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一直以來都是世人爭論的話題。事實上,堅持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惡"都偏離了人性的真正麵目,因為人性是善惡並存的,兩者隻是比例的問題,而都不可能完全消失。

初涉世事的青少年朋友,在進入社會以後,時時處處都需要與別人交往。因此,認清人性是善與惡的統一體這一點就變得十分重要了:你會更全麵地看清別人,辯證地理解別人的思想動機和行為方式,也更加明白如何與別人和諧共處;你的心態將變得更加平和,善解人意,也知道怎樣更好發揮人性善的一麵和抑製人性惡的一麵等。

有一位在馬戲團工作多年的資深馴獸員,練就了一身十分奇特的本領,那就是無論什麼樣的動物,一旦經他親手訓練就會變得非常聽話。那些讓別人看起來很恐懼的凶猛野獸,比如獅子、老虎、狗熊等,見了他都會顯得很親熱。他與各種猛獸相處得極其和諧、融洽。

這位馴獸員的超常本領,令人們感到既羨慕,又奇怪。於是,有人便向他請教秘訣。他卻十分輕鬆地說:"哪裏有什麼秘訣?其實道理很簡單,隻要你能看清動物們的本性,了解它們的心理特征,以此為出發點去對待各種各樣的動物,那就會得到和我一樣的結果了。"

看到請教的人還是一頭霧水、困惑不解的樣子,他又進一步解釋說:"從動物的本性和心理看,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既有凶狠的一麵,也有溫情的一麵;既有惡毒的一麵,也有善良的一麵,而且,它們的情緒也是不斷變化的,有時安靜,有時煩躁;有時謹小慎微,有時膽大妄為。比如說,人們都認為老虎很凶惡,但常言道'虎毒不食子',這就是它溫情的一麵,所以老虎並非不分對象、無條件地一味凶惡。再如,像兔子這類看起來很溫順的動物,有時候也會傷人。如果你了解了動物的這些本性和心理,就會知道怎樣有效地去和它們打交道了。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個好辦法:你必須懂得去激發動物身上的那些溫情、善良的特性,盡量不要觸碰它們凶狠、惡毒的一麵。"

聽完這位馴獸員的一番心得,你就會明白他為什麼能夠輕輕鬆鬆地馴服各種野獸,並和這些野獸融洽相處了。其實,他所說的道理同樣適用於人類社會。

我們被稱之為"高等動物"的人,雖然自認為與眾不同,但和其他動物在本性上卻有著相通甚至相同的地方。正所謂"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每個人都是善與惡的結合體,幾乎無一例外。唯一不同的隻是程度上的區別,即有的人善多惡少,有的人惡多善少。而且,善與惡、天使與魔鬼雖然是對立和矛盾的,但也存在著相互轉化的可能。

生活中有很多人之所以失敗,甚至淪為罪犯,將一生輕而易舉地毀掉,恰恰就在於他們被自己人性中的惡所主宰。他們無法走出這塊陰影,最終就像野獸落入捕殺器中一般,傷痕累累,難以自拔。

青少年朋友在小的時候就被教導要誠實守信,要遵紀守法,要團結友愛,但為什麼還會看到那麼多的欺詐事件發生,看到那麼多的違法犯罪分子出現?難道他們沒有受過相關教育嗎?不是的。隻能說,人性並不是你想像得那般光鮮燦爛,就像明媚耀眼的太陽也會有黑子,人性也會有不光彩的陰暗麵。

劉墉曾談到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天,在台北市的某廣場舉行慈善團體的募款活動,他去了,並在募款會結束之後,到附近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