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調查,這一年邊區政府下達的征糧任務太重,群眾有意見,有人便借著雷劈事件發泄不滿情緒。毛澤東弄清事情的原委以後,指示有關部門將征收公糧的任務從20萬擔減為16萬擔。
1944年,有個老鄉針對個別同誌沒有認真執行群眾紀律的問題,給軍分區司令員提意見。毛澤東聽說後很高興。他在接見新四旅的幹部時說到這件事:“這是天大的好事!那個老鄉很有覺悟。中國幾千年的曆史,都是老百姓受官府的氣,受當兵的欺負,他們敢怒不敢言。現在這個老鄉敢向我們分區司令員提意見,敢批評這位‘長官’,你們看這有多好!這是多麼了不起的變化。”
毛澤東一直把群眾的意見,當成是檢驗工作好壞的一麵鏡子。
給延安棗園的鄉親、老人拜年、祝壽
1943年,毛澤東由延安楊家嶺遷往棗園。每逢過年過節,他常去看望棗園的鄉親們,鄉親們也經常前來給他拜年。
1945年的大年初一,棗園的男女老少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這天,毛澤東起了個大早,對周恩來說:“今年趕個早,咱們到老鄉家去拜年吧!”周恩來很讚同地說:“是要早些去,不然,他們又要搶先了。”
吃過早飯,毛澤東和周恩來、任弼時等帶著年禮,說說笑笑地來到了棗園鄉政府。大家相互拜年問好後,周恩來對鄉長楊福成說明了來意:主席今天要給鄉親們拜年,你就領我們到各家走走吧。
楊福成一聽有些為難。棗園村雖然不大,隻有20多戶人家,但山上山下,居住分散,坡高路滑,主席工作繁忙,挨家挨戶拜年太耗費時間,便提出自己回去開個群眾會,代主席向群眾拜年就是了。毛澤東笑著說:“拜年找人代理,楊鄉長,你這個主意可出得不好,還是領我們去吧!”
楊福成有些尷尬,但還是不希望勞煩領導跑上跑下逐家逐戶拜訪,便又建議說:“現在去,他們不一定都在家。我看,把各家的家長請到鄉政府來,一則主席能見上,二則這樣更熱鬧些。”毛澤東轉身問周恩來,周恩來認為這樣也好。於是,毛澤東對一個工作人員說:“那你就和楊鄉長一起去請老鄉,能來的都請來。”隨後,毛澤東和大家一齊動手幫助收拾地方,擺設煙酒茶點,準備招待鄉親。
棗園村的鄉親們聽說毛主席來拜年,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向鄉政府趕來。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首長一起迎接鄉親們,向大家祝賀新年好。毛澤東和周恩來、任弼時等同誌拉著老人們的手,請他們坐下,遞煙、讓茶,還給小孩子們抓瓜子、花生、糖果……毛澤東親切地問鄉親們生活上有什麼困難?機關幹部和部隊砍柴的時候,砍了樹沒有?機關的羊群吃了群眾的莊稼沒有?借東西還了沒有?損壞東西賠了沒有?機關、部隊幹部對老鄉們的態度好不好?……
沒等毛澤東問完,老鄉們就搶著說起來。這個說,戶戶都有糧食吃,從來沒有這麼好的日子;那個說,同誌們說話和和氣氣,做事耐心細致,經常幫助村裏人幹活;還有人說,部隊和機關處處愛護群眾,親熱得像一家人……
毛澤東還是請鄉親們多提意見:“批評我們,就是幫助革命。隻有通過批評,才能改進錯誤,把工作做好,革命就能早日勝利。”鄉親們紛紛表示:感激還感激不過來,還能有什麼意見。大家興奮地誇讚部隊和幹部為群眾帶來的好處。不知不覺中兩個小時過去了,鄉親們還餘興未盡。離開時,毛澤東說:“我是這裏的一戶居民,和大家接近得少了。今後,得和大家多接近,希望你們常到我那裏來。”鄉親們依依不舍地和毛澤東告別。
毛澤東曾經多次拒絕為自己祝壽,卻親自為那些普通的農民祝壽。1943年農曆正月十四日下午,毛澤東到棗園外邊散步。走不多遠,看見幾個老農正在一起邊吸煙邊聊天,就朝他們走去,和和氣氣地拉起了家常。談話中,毛澤東了解到他們的年紀都在60歲以上,有兩個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正月十五是他倆的生日。毛澤東聽了笑著說:“那很好呀,你們都是年逾花甲、德高望重的人,應該給你們祝壽才好!”並邀請大家明天元宵節到他那裏坐坐,一起賀壽。臨走時還囑咐:“你們一定要來,誰也不要客氣。咱們都是老鄰居,一家人還分什麼彼此,今晚我就派人到每家去請你們。”
當天下午,毛澤東就開始安排給棗園老人們祝壽的事,專門派一位科長到棗園挨家挨戶邀請24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又吩咐管理員第二天下午準備3桌酒菜,還要做一些又細又長的麵條,再給每人準備一點禮物。
第二天下午,24個60多歲的老年人高高興興地來到了毛澤東的住地。毛澤東趕緊迎出門外,將他們招呼到書記處的小禮堂,請大家吸煙、喝茶,向他們表示祝賀。按照傳統的習慣,毛澤東請老人們吃麵條,並親自向他們敬酒。他舉著酒杯對老人說:“祝你們延年益壽,老當益壯。”
吃過壽飯,毛澤東還給每人送了一條毛巾,一塊肥皂,作為賀壽的禮物。臨近黃昏,毛澤東又特別安排在會議室裏專門為老人們放了一場電影《列寧在十月》。老人們個個喜得嘴都合不上了。
(摘編自2013年第9期《紅廣角》,作者許順富。圖片來自原文)
(責任編輯:楊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