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豐都革命曆史遺址遺跡掠影(2 / 2)

牛草氹戰場遺址位於豐都縣武平鎮新和場村2組牛草氹。1930年6月26日,四川紅軍第二路遊擊隊主力撤離太平壩,與太平壩部分農民赤衛隊員一起,向壩周壩進軍。途中在牛草氹遭遇團防分局長郎瑞豐的民團隊伍2000多人。提前進駐壩周壩做蘇維埃政府成立籌備工作的紅軍分隊聽到軍號,火速增援。郎瑞豐的民團隊伍受到紅軍遊擊隊的猛烈襲擊,傷亡慘重,向磨刀洞方向潰逃。

墳嘴戰場遺址位於豐都縣太平壩鄉雙流壩村2組墳嘴。1931年4月,四川紅軍第二路遊擊隊赤衛隊員、太平壩蘇維埃領導人楊榮昌、何海雲和隆大常等動員漆遼壩王民成率領的赤衛隊員50多人,為慘遭殺害的蘇維埃政府主席等烈士們報仇,與曹哲儒集結的民團600餘人展開決戰。曹哲儒被殺死,赤衛隊員殺死殺傷民團隊員50多人,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勝利。

部分蘇維埃政府舊址

回龍場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豐都縣暨龍鎮旺龍村2組火燒岩。1930年6月6日,四川紅軍第二路遊擊隊在豐都暨龍鎮回龍場張石壩召開群眾大會,成立了回龍場蘇維埃政府,辦公地址設在火燒岩大廟。

太平壩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豐都縣太平壩鄉鳳凰居委3組安家院子。1930年6月4日,二路紅軍進入太平壩,指揮部設在安家院子,政治部設在原鄉糧站,其餘紅軍駐在老場街上的佛來寺和武廟等地。6月9日,太平壩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在武廟召開,辦公地址設在安家院子。

壩周壩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豐都縣武平鎮新和場村3組崇興廟。1930年6月27日,四川紅軍第二路遊擊隊取得牛草氹戰役的勝利後,建立了壩周壩蘇維埃政府。

山羊溪蘇維埃政府成立於1930年6月30日,舊址位於豐都縣武平鎮山羊溪村2組堡上。桐梓溪蘇維埃政府成立於1930年7月,舊址位於豐都縣龍河鎮三磊子村3組雙鳳廟。

梨地坪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豐都縣南天湖鎮三彙村8組梨地坪下中坪。1930年7月6日,四川紅軍第二路遊擊隊與後坪的紅軍彙合後,經南天湖鎮雙河口到達梨地坪,分駐在幹泉壩、中坪、環碥一帶休整。同時,建立了梨地坪蘇維埃政府。

各蘇維埃政府成立後,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焚燒土豪劣紳佃約契據、開倉濟貧等鬥爭,農民赤衛隊配合紅軍攻打栗子寨、癩子洞、牛草氹等地,多次與敵軍正麵交鋒,並取得多次勝利。

川鄂邊遊擊隊反“圍剿”總指揮部舊址

川鄂邊遊擊隊反“圍剿”總指揮部舊址位於豐都縣江池鎮後坪村2組傅家壩。

1947年2月,由王敏、秦祿廷、王家滋根據中共南方局和四川省委“以牽製敵人,支援解放區戰場”指示精神組成的“五一”工作組,在深入豐都蒲家場、江池、五龍、崇實以及石柱、利川等地開展革命活動後,建立起川鄂邊遊擊隊。遊擊隊受中共川東南岸工委(1948年2月成立,唐虛穀任書記,秦祿廷任副書記)領導。1948年3月,中共川東南岸工委從蒲家場遷往豐都江池鎮後坪,多次在此召開軍事會議,部署工作。

青崗埡解放戰場舊址

青崗埡解放戰場舊址位於豐都縣雙路鎮蓮花洞村1組青崗埡。

1949年11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湖二支隊解放石柱後抵達豐石邊區江池鎮,與豐石邊區遊擊隊會師後,一起商定了解放豐都的方案。23日晨,40餘名遊擊隊員和西湖二支隊官兵一道向縣城挺進,下午2時在雙路鎮青崗埡向國民黨47軍125師1個營的兵力發起猛烈進攻,並取得勝利。與此同時,22日拂曉,中國人民解放軍鎮江一支隊在遊擊隊的配合下,解放了高家鎮。12月3日,豐都縣城解放。

豐都縣革命烈士陵園

豐都縣革命烈士陵園位於豐都縣三合街道雪玉路居委會“八一”廣場。

陵園原名“名山鎮革命烈士陵園”,始建於1971年,後因三峽水利工程建設需要拆除。為安葬革命烈士遺骨,2006年7月,豐都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在新縣城複建烈士陵園,同時更名為“豐都縣革命烈士陵園”。

豐都革命史展覽館

豐都革命史展覽館位於豐都縣名山街道鹿鳴寺居委雙桂山。

該館始建於1985年7月,占地約2000餘平方米,沿護國門拾級而上,依次建有護國亭、恩來亭、賀龍閣和豐都革命史展覽館等紀念亭館。其中,護國亭為紀念1916年3月劉伯承等將士護國討袁“血戰豐都”而建;恩來亭為紀念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等1958年3月臨豐視察而建;賀龍閣、元帥軒為紀念1923年賀龍率部三進豐城懲惡揚善,力勸劉願庵(劉侗)從戎幹革命以及保衛共和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