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慶一郎原是日本愛媛縣一家特殊紙製品公司的職員,後來他模仿當時較受歡迎的衛生用品“安妮”,使自己的“魅力”衛生用品大獲成功,最終成為魅力公司的老板。1974年,高原慶一郎注意到百貨店裏婦女專用的衛生紙需求量非常大,一種牌子叫做“安妮”的係列衛生用品十分暢銷,高原慶一郎覺得這一行業是很有發展前途的。
“安妮”衛生用品是一個叫安藤的人在1969年發明的專利品,
“安妮”的廣告宣傳十分成功,它巧妙地抓住了婦女的羞怯心理,在商標名表示商品方麵做到了極精致的地步。它能在眼花繚亂的婦女衛生用品中一枝獨秀,除了它的質量可靠以外,更重要的是廣告的作用。經過聲勢浩大的廣告宣傳,“安妮”衛生用品大受女性的青睞,不僅占領了大部分日本市場,還在世界婦女衛生用品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安妮”已經成為婦女衛生用品的代名詞。“安妮的日子”就是指月經來潮的日子,“我要安妮”就是“我要買衛生用品”,這是每一個婦女都知道的共同語言。
高原慶一郎想,憑什麼要讓“安妮”獨占市場呢?我如果能開發出一種質量比“安妮”更好的衛生用品,那一定可以爭奪一部分市場。他決定打破“安妮”的壟斷地位。高原慶一郎曾在特殊紙製品公司工作多年,是紙製品和製紙技術的行家。經過對“安妮”產品的仔細研究分析,他發現它並非十全十美,在柔軟性和吸水性方麵還可以改進和提高,自己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經過反複試驗,他研製出了一種比“安妮”更柔軟、吸水性更強的衛生紙。
新產品最終開發出來了,怎樣才能把它推向市場,讓廣大的婦女知道它、接受它呢?這是個難題。高原慶一郎意識到,想推廣新產品,還需要有效的促銷手段,自己資金微薄,不可能像實力雄厚並已成為名牌的“安妮”那樣不惜成本地大做廣告。他經過深入觀察和分析,發覺了“安妮”廣告成功的秘密,那就是消費者的心理問題。
“安妮”這個優雅的名字抓住了女士們購買月經用品時難以啟口的羞怯心理,
成了婦女衛生紙的代名詞,女士們隻要說要買“安妮”,售貨員自然就明白了。在購買這種商品時,婦女們也能保持她們落落大方的風度。
高原慶一郎心裏為“安妮”這個優美的名稱暗暗叫好,也決心為自己的產品取一個好名字。再三思考之下,他給自己的新產品取名為“魅力”,同樣避開了婦女們難以啟口之嫌。另外,他不打算花錢做廣告,而是在產品包裝上下工夫。他使用了乙烯樹脂薄膜為包裝材料,這種材料密封性能更好。他又請包裝設計專家為產品設計了精美的圖案印在外包裝上,使它看起來比“安妮”更美觀、更衛生。高原慶一郎在行銷策略方麵還別出心裁,煞費苦心地想出一種“襯托法”,就是把自己的衛生用品送到銷售“安妮”的商店去,請求商店容許它與“安妮”並排擺放在一起,不動聲色地利用了“安妮”的顯要位置。這樣一來,“魅力”在櫃台上顯得與“安妮”同樣醒目。
高原慶一郎的別致的銷售策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婦女們到商店看見“魅力”衛生用品同“安妮”並列擺放,心裏明白它也是一種月經衛生用品,並被它精美的包裝所吸引,於是禁不住拿來同“安妮”相比較。出於一種對新品牌的好奇心理,女士們紛紛購買“魅力”試用。試用之後發現“魅力”比“安妮”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後便成了“魅力”的忠實顧客。
這樣,“魅力”牌婦女衛生用品從1974年推出後,銷售量逐漸上升。
高原慶一郎又經過幾年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產品,使“魅力”成為名牌衛生用品,市場占有率遠遠超過了“安妮”。“魅力”站在“安妮”的肩膀上,成功超越了後者。
牛頓曾經說過,自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隻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這裏固然有牛頓自謙的成分,卻也道出了一種成功的途徑。我們為什麼不向牛頓式的成功者學習,向他人的卓越之處學習,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為自己設置一個更高的目標,在學習、模仿中努力去超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