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模仿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 (2)(1 / 2)

較早的家用電熨鬥,僅由電熨底板、發熱元件、手柄、接線插頭等構成。人們為了熨燙衣服的需要,進行了一係列改革。為便於接通電源,安了手柄開關;為減少操作時電線的幹擾,裝了熨鬥插接線;為控製溫度,裝了自動控溫裝置;為能熨平扣下的部分,在燙板前開有小口;為使熨平效果更持久,增加了水槽與水噴頭……

這裏再給大家介紹幾種最新開發的熨鬥。

自動關熄熨鬥。日本研製出一種可自動關閉的蒸氣熨鬥。這種熨鬥具有電子感應自動安全關熄功能,隻要將熨鬥平放30秒不動,它便會自動切斷電源,以確保省電和安全。該熨鬥1200瓦,隻需1~2分鍾便可達到最高溫度,並設有多級蒸氣濕度調節裝置。

自動除垢熨鬥。荷蘭飛利浦公司推出的一種蒸氣電熨鬥,具有獨特的自動清洗功能,可將沉積於底板內的雜質擊碎成微粒隨水噴出,有效地清除汙垢,解決了因水垢影響熨燙效果的問題。

透明蒸氣熨鬥。法國生產一種新型蒸氣熨鬥,下部儲水箱是用聚酰胺工程塑料製造的透明水箱,使用時可清楚地看到儲水箱內的水位,可讓使用者在水完全蒸發前及時加水。

電腦裝置熨鬥。日本一家公司研製成功一種電腦熨鬥。該熨鬥內裝有微型電腦,當接觸到衣物時,電腦可在瞬間根據衣料選定最佳溫度和時間,如果使用者把滾燙的熨鬥放在衣物上,電腦便會自動切斷電源。

一個電熨鬥便可以做如此多方麵的改進,而且能夠肯定,這種改進仍在不斷繼續,那麼,還有什麼不可以改進,不可以創新呢?

創新就是在模仿中超越

《經理人雜誌》曾在互聯網上登過一篇題為《模仿勝過創新兩實例》,轉錄如下。

微型相機:幾十年來,市場先驅萊卡(Leica)相機一直是技術和市

場的領先者。但後來日本廠商,特別是佳能(Canon)和尼康(Nikon)模

仿德國技術並加以改進,還降低了價格,萊卡卻置若罔聞,最終隻落得

個做配角的結局。

個人電腦:當個人電腦轉入商業用途後,IBM進入市場,利用其聲

望,營銷、分銷技能,很快占領了市場。此後,戴爾(Dell)和康柏

(Compaq)之類的仿製品製造商模仿了IBM的標準,並低價出售產品,

搶去了極大的市場份額。

模仿也能勝過原則?隻要模仿得當,你也可以邊模仿邊超越。

據傳唐朝“詩仙”李白登黃鶴樓的時候,曾被同朝詩人崔顥留在樓上的詩句吸引住。該詩名曰《登黃鶴樓》,如今已是千古傳誦、盡人皆知的名詩。詩句內容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先寫景,後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的天才傑作,每每令登臨黃鶴樓之後來者讚不絕口,佩服不已。當然,大詩人李白也不例外。

李詩仙吟詠著《登黃鶴樓》一路下來,越發佩服崔顥之才情,不由得感歎:“眼前有這麼美好的景色卻不能讚美,因為崔顥已經先題詩了啊!”口中雖然歎詠,心中畢竟不服,李白先生還是很想找一個機會,寫出一首詩來與崔顥較較勁兒!

後來,李白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他在遊金陵鳳凰台時,靈感迸發,寫下了一首《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單吟此詩,無論是才情,還是氣勢,恐怕都未輸與《登黃鶴樓》。此後,“鳳凰”與“黃鶴”在詩壇上比翼齊飛,嚶嚶相鳴,留為千古佳話。

當然,細心的你肯定發現了李白的“鳳凰”與崔顥的“黃鶴”有異曲同工之處。

確實,李白運用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技巧和方法,那就是——模仿!李白的這首詩明顯是模仿崔顥的詩寫成的。像這種形似神似,卻青出於藍的模仿,就是創新。模仿是為了學習,創新是為了超越。在模仿的過程中突破舊有的模式,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才是創新,才能遠遠超過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