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2 / 3)

有一天,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跑去激怒軍官,跟他們說,反正誤了期,還是讓大家散夥回去吧。那軍官果然大怒,拿起軍棍責打吳廣,還拔出寶劍來威嚇他。吳廣奪過劍來順手斫倒了一個軍官。陳勝也趕上去,把另一個軍官殺了。

陳勝把兵士們召集起來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個名堂。王侯將相,難道是命裏注定的嗎!"

大夥兒一齊高喊說:"對呀,我們聽您的!"

陳勝叫弟兄們搭個台,做了一麵大旗。旗上寫了一個鬥大的"楚"字。大夥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翻秦朝。他們公推陳勝、吳廣為首領。九百條好漢一下子就把大澤鄉占領了。臨近的農民聽到這個消息,都拿出糧食來慰勞他們,青年們紛紛拿著鋤頭鐵耙到營裏來投軍。人多了,沒有刀槍和旗子,他們就砍了許多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竿。就這樣,陳勝、吳廣建立了曆史上第一支農民起義軍。曆史上把這件事稱作"揭竿而起"(揭,音jiē,就是舉起的意思)。

起義軍打下了陳縣(今河南淮陽)。陳勝召集陳縣父老商量。大家說:"將軍替天下百姓報仇,征伐暴虐的秦國。這樣大的功勞,應該稱王。"

陳勝就被擁戴稱了王,國號叫做"張楚"。

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以後,各地的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沒有多久,農民起義的風暴席卷了大半個中國。

陳勝派兵遣將分頭去接應各地起義,他們節節勝利,占領了大批地方。但是因為戰線長,號令不統一,有的地方被六國舊貴族占了去。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複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

陳勝派出周文率領的起義軍向西進攻,很快攻進關中(指函穀關以西地區),逼近秦朝都城鹹陽。秦二世驚慌失措,趕快派大將章邯(音hán)把在驪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隸放了出來,編成一支軍隊,向起義軍反撲。原來的六國貴族各自占據自己的地盤,誰也不去支援起義軍。周文的起義軍孤軍作戰,終於失敗。吳廣在滎陽被部下殺死。起義後的第六個月,陳勝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殺害了。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大澤鄉起義。爆發起義的直接原因:九百名發配戍守邊疆,誤了期限,將被斬首;根本原因:社會矛盾,秦朝暴政。秦始皇隻所以把自己稱為始皇帝,是想讓他的江山社稷一代代的永遠傳下去,他兒子是秦二世,接著三世、四世、五世,世世代代,千秋萬載。可以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他死後不久就大規模的爆發了農民起義運動。大澤鄉起義的偉大意義在於,他揭開了數千年來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農民自發起義第一次對封建政權發起挑戰。

那麼,空前規模的義軍最後怎麼會以失敗告終呢?我看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陳勝稱王後貪圖享樂

二不講信義,失去人心

《史記&8226;陳涉世家》記載:“其故人嚐與庸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係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陳王信用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