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了抵抗匈奴,建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征集了民俘幾十萬;為了開發南方,動員了軍民三十萬。他又用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到了二世即位,從各地征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夫,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這座墳開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銅熔化了灌下去鑄地基,上麵蓋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墳裏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然後把秦始皇葬在那裏。
安葬完了,為了防備將來可能有人盜墳,還叫工匠在墓穴裏裝了殺人的設備,最後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墳的工匠全都埋莊墓道裏,不讓一個人出來。
大墳沒完工,二世和趙高又繼續建造阿房宮。那時候,全中國人口不過二千萬,前前後後被征發去築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別的勞役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
公元前209年,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個軍官,押著九百名民夫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去防守。軍官從這批壯丁當中挑了兩個個兒大、辦事能幹的人當屯長,叫他們管理其他的人。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是個給人當長工的;一個叫吳廣,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是個貧苦農民。
陳勝年輕時候,就是個有誌氣的人。他跟別的長工一塊兒給地主種田,心裏常常想,我年青力壯,為什麼這樣成年累月地給別人做牛做馬呢,總有一天,我也要幹點大事業出來。
有一次,他跟夥伴們在田邊休息,對夥伴們說:"咱們將來富貴了,可別忘了老朋友啊!"
大夥兒聽了好笑,說:"你給人家賣力氣種地,打哪兒來的富貴?"
陳勝歎口氣,自言自語說:"唉,燕雀怎麼會懂得鴻雁的誌向呢!"
陳勝和吳廣本來不相識,後來當了民夫,碰在一塊兒,同病相憐,很快就成了朋友。他們隻怕誤了日期,天天急著往北趕路。
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的時候,正趕上連天大雨,水淹了道,沒法通行。他們隻好紮了營,停留下來,準備天一放晴再上路。
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被征發的民夫如果誤了期,就要被殺頭。大夥兒看看雨下個不停,急得真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陳勝偷偷跟吳廣商量:"這兒離漁陽還有幾千裏,怎麼也趕不上限期了,難道我們就白白地去送死嗎?"
吳廣說:"那怎麼行,咱們開小差逃吧。"陳勝說:"開小差被抓回來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一樣是死,不如起來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強。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夠了。聽說二世是個小兒子,本來就挨不到他做皇帝,該登基的是扶蘇,大家都同情他;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立過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條好漢,現在也不知道是死了還是活著。要是咱們借著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楚地的人一定會來響應我們。"
吳廣完全讚成陳勝的主張。為了讓大夥兒相信他們,他們利用當時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計策。他們拿了一塊白綢條,用朱砂在上麵寫上"陳勝王"三個大字,把它塞在一條人家網起來的魚肚子裏。兵士們買了魚回去,剖開了魚,發現了這塊綢子上麵的字,十分驚奇。
到了半夜,吳廣又偷偷地跑到營房附近的一座破廟裏,點起篝火,先裝作狐狸叫,接著喊道:"大楚興,陳勝王。"全營的兵士聽了,更是又驚又害怕。
第二天,大夥兒看到陳勝,都在背後點點戳戳地議論著這些奇怪的事,加上陳勝平日待人和氣,就更加尊敬陳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