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河山(1 / 3)

我們現在知道使戰國時期告別諸侯混戰的是秦始皇,秦始皇一統河山,成為我國第一個皇帝,始皇帝的意思就是第一個皇帝,說到始皇帝的由來,那是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天下後,丞相李斯等人根據古史中傳說的三皇,就尊稱秦王嬴政為“秦皇”。但秦王嬴政感到這樣極為不夠,沒有把他統一天下的大功勞突出出來。他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所以,就決定兼采帝號,始稱為“皇帝”。由此開始,中國曆史上曆代封建君主,都稱“皇帝”,並且一直被沿襲到明清兩代。

但是我們不禁要問,在戰國時期,楚的力量也很強大,齊也不弱,可以說每個諸侯王都有一定的實力和自身的優勢,為什麼偏偏是秦國統一其他六國,他統一天下靠的是什麼呢?我看有以下幾點:

一秦據有關中、四川兩個經濟區,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中國北方自古有兩大經濟區,即關東經濟區和關中經濟區。而關東經濟區(即中原經濟區)是最古老的一個經濟區,這個經濟區夏商時代都立國於此,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地矛盾日漸向著不利方麵發展。在落後的木石工具和生產方法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它迅速走向了衰弱。商朝建國以後,都城多次遷徙,除政治原因之外,自然條件的惡化,經濟區的衰敗也是重要原因。當中原經濟區走向衰落的時候,從西周初年開始,關中經濟區崛起,並很快發展起來,顯示出很大的優越性,在各方麵都淩駕於舊的中原經濟區之上。全國經濟中心於是由關東轉移到關中。正是基於這種經濟中心的轉移,周順利取代商,實現了政治中心向關中的轉移。後雖經犬戎破鎬京,平王將都城遷往洛邑,但經濟中心並未因此轉向關東。隻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推廣,灌溉、施肥普遍之後,關東經濟區才又恢複了活力。平王東遷,將當時全國的經濟中心拱手轉讓給秦,這就為秦國的強大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推行了一種全新的製度,充分調動起這一經濟區的活力,再加上對四川的占有和經營,便形成了“席卷天下”的經濟實力。此後的曆史不斷證明,誰據有了關中,誰就能贏得帝業。項羽敗亡而劉邦獲勝的經濟根源,就在於項羽丟掉了關中這塊最為重要的經濟區,而劉邦則據有了這一地區。隋、唐仍建都於關中,說明關中經濟到那時在全國仍舉足輕重。

二先進戰勝落後,秦統一是曆史的必然

秦較之六國是最先進的。

首先是生產力的先進。我國考古發掘,最早的鐵器出土遺址在古秦國之地;從水利工程看,也是秦最突出,鄭國渠、都江堰都是聞名天下的宏偉工程,澤及子孫後代。先進的生產力、最宏大的水利工程都出現在秦,說明秦是當時經濟最發達、最先進的地區,從而也是政治、軍事上最強大的地區。第二,社會製度先進。秦建國以來,一直奉行法家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當時中國是先進的思想。如其中央集權思想、耕戰思想、法治思想等。秦根據法家思想建立起來的以郡縣為基礎的中央集權製度,以小家庭為單位的社會生產製度,按軍功受爵祿的社會分配製度,這些都適應了以鐵器、牛耕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及其新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正是這些新的製度為關中經濟區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成為一塊先進的樣板。第三,文化先進。秦國文化較之六國,無論從哪個方麵看,都是最先進的。六國文字統一於秦之小篆,並非單純是秦之高壓政治,實乃秦國文字之先進。教材所印六國之“馬”字,基本屬原始圖畫類文字,唯有秦國的“馬”最線性化、抽象化。一切抽象的東西才更概括。又如圓形方孔錢,較之六國貨幣,肯定是一種使用最為方便的貨幣。它能被曆朝沿用就是一個明證。商鞅的新社會製度不能實施於六國卻在秦得到實現,其根源就在六國較秦落後,秦具有一種強烈的社會發展需要。

三精英薈萃,秦具備人才優勢

二十一世紀最看重的是什麼?人才~現代如此,古代亦如此。由於秦國製度先進,對人才大膽接納並重用,秦一時成為社會精英的向往之地,六國各方麵的人才於是都雲集關中。許多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不用於六國,卻被秦重用。商鞅不用於魏而秦任之為相;蔡澤不用於燕趙,秦則拜為相;張儀不用於楚趙,秦人用之終成連橫,如此等等。總之,秦國當時是精英薈萃,人才濟濟。在這一大批精英的不斷努力下,秦具備了“席卷天下”之勢而掃平六國,統一中國。

四優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關中自古為四塞之地:東函穀、西散關、北蕭關、南武關。河水為其護國之河,崤山為其屏障之山。六國則平原相連,征戰不已,正是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秦積蓄力量的天然環境。在這個優越的環境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秦王嬴政僅用十年即掃平六國,統一天下。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性的人物——秦王贏政。

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所以又叫趙政。13歲即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39歲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曆史大業,稱帝。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國呂不韋及嫪毐(曆史記載這人是個假宦官)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有人說尉繚是鬼穀子的高足,學成後即過著隱士的生活,後應魏惠王的招聘,曾向其陳述兵法。),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國家——秦朝。秦王嬴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給自己起名“皇帝”。一生中有功也有過,與漢武帝並稱為“秦皇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