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過程中,很多同學在說了自己想法後總喜歡帶著詢問的口吻問我“是不是”,在給我欣賞完他的畫作後,喜歡問別人“像不像”這樣的話。這些話初聽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妥,可是細細回味的時候,就不難發現這樣的內涵:這兩者其實都是一種刻板的提問方式,“是”為一種肯定的判斷,即定要博得別人的認同或將自己觀點的正確性與否寄希望於別人,而“像”是有樣板,有模型,即想知道自己是否符合統一的價值標準。趨同的思想其實就是想象力喪失的重要標誌。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想象力的,但能否讓想象力自由翱翔卻是另外一回事,如果總是不肯給力,那你的想象力就很難激發出來。
正如前麵所說,想象力就像是一個知識加工廠,要想使它發揮作用,離開了一定的原料儲備是絕對不行的。這就是說,我們要想啟發自己的想象力,就需要先積累一些原料,有了充足的原料,這座工廠才能開工。這些原料主要指的就是表象。具體來說,表象就是指當事物不在我們麵前時,我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於事物的形象。想象力的水平,與一個人頭腦中彙聚的表象有很大關係,這些表象越豐富,個人的想象範圍就越開闊,想象能力就越強。而要積累豐富的表象,我們一般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一是自己去觀察和體驗生活,有意識地將生活中捕捉到的形象轉化為思維表象;另一種就是多閱讀文學作品,多積累知識,將書中獲得的一些形象轉化為思維表象。多積累表象,就能為培養想象力創造條件。
再一個就是調動起自己的興趣,多想,多進行一些創造性的練習和實踐。調動起自己的興趣,我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想象,去實踐。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啟發想象力的方法是多樣化的,比如,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範圍或主題,然後再放開地去聯想,思維越開闊越好;或者你也可以多進行一些續寫文章、續寫故事、運用幾個關聯不大的詞語擴寫成一篇文章之類的練習;你還可以多動動腦,嚐試著進行一些發明製作……這些對於我們想象力的開發都是很有好處的。隻要多進行腦力方麵的訓練,想象力自然會豐富起來。
開啟你的想象力並讓它飛起來吧!在創新活動中,想象力就是我們心靈的翅膀,隻有讓它自由翱翔,我們才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大膽去想,靈活去做
和其他任何想法一樣,創新思維如果隻是停留在想法上,也是很難改變什麼的。有些同學的想法很多,想搞發明製作,想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想讓自己在生活中多一點創意……可總是不願踏踏實實地去行動,結果還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能進行創新思維是好事,但重要的還是要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創新行動,隻有紮實地去努力、去創造,才能真正做到創新。
搭建你的創新倉庫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創新雖然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但也離不開一些能力的儲備。這也就是說,盡管我們很難駕馭創新,但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搭建一座倉庫,為創新準備條件。
要搭建自己的創新倉庫,首先是要在思想上有所準備。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在評價他的導師——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的成功時,說過這樣一些耐人尋味的話:“泰勒幾乎每天都有十個想法,其中有九個半是錯的,但他不在乎。然而,他就憑著每天半個對的新思想的積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