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把握和記錄好自己的想法,即使這些想法中隻有半個是可行的,那成年累月下來,我們的新想法也會很多了。
創新的最大阻礙就是沒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是錯誤的想法,也會對我們的創新有所幫助,這起碼意味這你動腦子自己獨立去思考了,盡管現在這些點子行不通,但難保它有一天會發揮作用,但如果是沒有任何想法,隻是盲目接受和模仿的話,就永遠也不會有什麼新的創意。
其次,還要做好知識方麵的積累和更新。知識是創新的根本,沒有知識含量的創新很難發揮出效用。我們都知道,現在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若想力圖創新,就必須做好知識儲備工作,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為了能更好地做到這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去努力:
第一是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們講創新,但也不能將創新與以往的知識完全割裂開來。如果完全從零開始,那是創造。所有的創新,都是在已有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找到的新突破、新發現。因而,提高學習的能力對於我們的知識積累,對於我們的創新是很有意義的。
第二是要培養自己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是死的,可創新卻是活生生的過程,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可用的東西是人們的創新中必備的能力。如果光有知識儲備而不知道怎樣運用,那創新永遠隻能是紙上談兵,不可能運用於現實。有些知識初看起來是常規性的,但如果靈活運用,也是可以產生實際效應的。
第三是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培養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能力。創新就意味著要求新求變,這要求我們不能總是固守現有的知識,任何知識的產生和運用都是與具體的環境相聯係的,有些在前一時期被視為真理的知識,到後來卻有可能束縛著我們創新和前進的腳步。所有的東西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以開放的視野去看待變化的實際情況,增強自己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能力,在知識積累和創新運用之間,靈活地進行選擇。
創新不是空中樓閣,就像建築高樓大廈離不開水泥和方磚一樣,它也需要堅實的基礎。離開了思想和知識方麵的儲備,我們是難以創新的。因此,每一個渴望成功創新的人,都應該搭建好自己的創新倉庫,努力為創新行動蓄勢。
逆風飛揚,化劣勢為優勢
一些同學經常向我抱怨自己的能力不足,缺乏創新的條件。我在此想反問一句:創新的確需要一定的條件,但難道沒有條件我們就放棄了嗎?那在缺乏條件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那就是創造條件。創造條件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要盡可能地為自己的創新創造機會,即使自己的現實情況與條件存在一定的距離,甚至相悖,也要盡可能把握好一切可能性。
每個人在做事的時候都會發現自己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這是正常的,可聰明的人就善於將自己的劣勢轉化為優勢。因為一些在甲方看來是缺點的東西,轉換一個角度或者放在另一個位置,就可能變成乙方眼中的優點。懂得轉換的智慧才能把握更多創新的機會。
曾在報紙上看到過這樣一則引人思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