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功夫奇才李連傑(1 / 1)

李連傑是武術運動員。他1971年開始習武。1974年被選入北京武術隊。

技術全麵,擅長刀術、長拳及對練,動作勇猛慓悍,雄健有力。1974年獲全國少年男子全能冠軍和自選刀術冠軍。1975年在第三屆全運會武術比賽中獲全能冠軍和自選拳、甲組規定槍術、自選刀術冠軍。1977年獲全國武術比賽長拳、刀術冠軍。

1978年獲全國武術比賽全能冠軍和甲組規定拳、自選拳、刀術冠軍。1979年在第四屆全運會武術比賽中獲全能冠軍和甲組規定拳、自選拳、刀術、對練冠軍。1974年起曾先後出訪美國、墨西哥、菲律賓、緬甸、泰國、幾內亞、貝寧、喀麥隆、伊拉克、敘利亞、愛爾蘭、英國、西班牙等國。

1980年在故事片《少林寺》中擔任主角,飾演覺遠和尚,轟動了國內外影壇。不少評論家稱讚扮演主角覺遠和尚的李連傑是“功夫奇才”。1983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李連傑高超的武藝和榮譽來自他的刻苦鍛煉。

1963年,李連傑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上有兄姊四人,他排行第五。兩歲時,父親不幸去世。在電車公司當售票員的母親,靠著微薄的工資,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經濟困難可想而知。但這從小就鍛煉了李連傑勤儉樸素、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8歲時,他被選入北京市業餘體校武術班。

訓練時,教練要求大家一次壓腿兩小時,他一壓就是4小時。一個動作,別人練10遍,他練100遍。進入器械練習時,小連傑訓練更加刻苦,虎口生出一層又一層老繭,又一層層被磨掉……他一天到晚,汗不離身,衣衫脫下來一擰,水淋淋的,每天都練得筋疲力盡。

回到家裏,一般都是晚上8點多鍾。小連傑吃完飯,完成學校留的作業,就又到院子裏去練功。天天如此,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寒來暑往,小連傑經過幾年的刻苦訓練,終於練就了一身硬功夫。

他的動作速度快,一個套路五六十個動作,他能在1分20秒內一氣完成,而且臉不紅,氣不喘,造型舒展大方,招式幹淨利落。各種器械他都能運用自如。比如刀術,他可以連續揮刀200次,而且剛勁奔放,變化莫測。

1974年,全國武術比賽在西安舉行,他一舉奪得全國少年全能冠軍,這是他在武林初露頭角,當時他隻有11歲。

1975年,第3屆全運會武術比賽在北京舉行。剛滿12歲的李連傑為了給自己加大難度,大膽地參加了成年組的比賽。他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帶傷奮力拚搏,終於戰勝了所有對手,登上了個人全能冠軍的寶座。

由於李連傑潛心鑽研,刻苦練功,他終於在以後的比賽中,又連續5屆蟬聯全國武術全能冠軍。北京市體委為了表彰他,給他記特等功一次,並授予“勇攀高峰突擊手”的光榮稱號。李連傑在榮譽麵前,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武術道德,每次勝利之後,他都為自己確立新的或更高的奮鬥目標。

1974年,李連傑隨中國武術代表團訪問美國期間,在六大城市表演了21場,受到美國公眾的熱烈歡迎。美國總統尼克鬆和國務卿基辛格,特意在白宮接見了中國武術代表團,盛讚中國武術,尤其讚揚了李連傑的精彩表演。

代表團離開美國回國時,路過香港,停留一周,應邀表演4場。李連傑英俊的體貌,傑出的功夫和極強的表現力,立即受到在場的長城電影公司董事長傅奇的注意。1979年,當《少林寺》的電影劇本寫好物色演員時,傅奇首先想到了李連傑。

為了發揚祖國武術,振奮民族精神,向世界人民宣傳中國武術後繼有人,李連傑慨然加入《少林寺》劇組。在電影中扮演一個角色,並不像有的人想象的那麼容易,有真功夫還要充分地表現出來,這需要經過一定的特殊訓練才行。

李連傑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虛心求教,反複琢磨,刻苦訓練,終於很快適應了拍電影的要求。在我們看過的許多武打片子中,大部分是用替身和特技鏡頭拍攝下來的,而《少林寺》這部功夫片中的所有武打鏡頭,不用替身,不用繃床,不用特技,一切全是真刀、真槍、真功夫。

李連傑將自己學過的各家拳術和器械本領,彙集一片。當這部影片放映時,李連傑獲得極大的讚譽。1982年,他被日本評為世界十大影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