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詹天佑強身報國(1 / 1)

詹天佑不僅是一位世界聞名的鐵路工程師,也是一位常在大風大浪裏暢遊的高手和出色的海軍教官。在抗法戰爭的馬尾海戰中,他的英勇行為,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謳歌,而且使一些侵略者為之歎服。

詹天佑幼時常在池塘裏玩水。摸魚、抓泥鰍及捉鱔魚,使他從小就練出了較好的水上功夫。詹天佑11歲的時候(1872年)考取了幼童出洋預備班,官費留學美國,在耶魯大學土木工程係,學鐵路工程。

當時,中國在鐵路建設方麵的技術還很落後,沒有自己的工程師能夠設計和修建鐵路。詹天佑立誌要為中國人民爭氣,為祖國爭光,決心在學業上取得最優異的成績,在身體上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以便將來回國後,能夠更好地為祖國效力。因此,他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詹天佑的體育愛好也是比較廣泛的,據《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會報》上發表的《詹天佑生平事略》記載,詹天佑留學時,除堅持遊泳、釣魚外,還學會了滑冰。他也喜歡打球,尤其喜歡打棒球,是中國留學生代表隊的主力隊員。

代表隊在同美國舊金山附近的橡地半職業球隊比賽時,詹天佑表現出了高超的技術,他的體力和球技都比較出眾,觀眾感歎地說:“中國留學生隊的球藝震驚了美國隊。”

1881年,詹天佑回國,在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時,船上生活不僅使他提高了遊泳技術,而且成為學員中遊泳的義務教練。

在訓練水兵時,詹天佑特別注重提高戰士的遊泳技術,從嚴要求,不僅要求他們能在海邊漫遊,而且常把船開到海上深水浪尖處鍛煉水兵的毅力和水上作戰能力。

1884年7月,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利用中法交涉的時機,率領艦隊主力駛入福州馬尾港,和中國艦隊同泊一處,這明明是對我們的挑釁,可清會辦福建海防大臣張佩綸和船政大臣何如璋既不阻止,又不戒備,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他們仍不準海軍做任何戰鬥準備。

8月23日,停泊在馬尾的法國艦隊開炮轟擊,中國海軍倉促應戰,軍艦被擊沉9艘,官兵傷亡700餘人,福州造船廠亦遭炮轟。船上的官兵由於是被動應戰,又因寡不敵眾,船上的官兵紛紛落水。

經過詹天佑訓練的官兵,個個會遊泳,他們在炮火連天的海洋裏,舍生忘死,在水中搶救別的船上不會水的官兵。詹天佑本人更是往返遊渡於槍林彈雨之中,譜寫出一曲愛國主義的英雄讚歌。

1888年,詹天佑28歲時離開了海軍,正式走上鐵路建設崗位。1905年,清廷任詹天佑為京張鐵路總工程師兼會辦。這是中國第一次任用自己的工程師修建第一條重要鐵路。

北京豐台至張家口鐵路全長200公裏,要經過燕山,工程十分艱巨。當時帝國主義分子嘲諷“中國能修京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誕生!”

但是,詹天佑帶領技術人員,依靠廣大工人,發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施工修路。在修建中不僅因地製宜運用“人”字形線路,減少工程數量,而且利用“豎井施工法”開挖隧道,縮短了工期。開創了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建築鐵路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