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一生書法成就很大,人稱其書法為“顏體”,可見其書法不僅自成一體,而且影響深遠。顏真卿最著名的碑刻作品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李元靖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坐位帖》。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文稿》。後人輯有《顏魯公文集》。
顏真卿不僅是一位對後世影響很大的書法家,同時又是為維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同分裂勢力作過鬥爭,最後在叛賊的絞索下,寧死不屈的愛國者。
顏真卿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的進士,官至殿中侍禦史(中央的監察官)。他辦事公正,不畏權貴,因而得罪了宰相楊國忠,被楊國忠排斥到地方上,擔任平原(今屬山東)太守。
當安祿山謀反的陰謀活動剛露頭的時候,顏真卿就看出安祿山將來一定要謀反,暗地裏籌劃應變的準備。公元755年,安祿山在範陽起兵叛亂,顏真卿就招募勇士1萬多人,豎起討伐安祿山的大旗。
唐德宗繼位後,想改變藩鎮專權的局麵,結果引起藩鎮叛亂,共有五個藩鎮叛亂,其中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勢力最強。他自稱天下都元帥,派兵攻陷汝州(今河南臨汝),打到東京洛陽附近,使朝廷大為震驚。
宰相盧杞平時嫉恨顏真卿,想乘藩鎮叛亂的機會陷害他。因此,就向唐德宗建議:“顏真卿威望很高,何不派他去勸導李希烈,不用動一刀一槍,就能把叛亂平息下去。”有些正直的大臣識破了盧杞借刀殺人的陰謀,就秘密啟奏唐德宗,勸阻這種做法。唐德宗聽不進正確意見,還是決定派顏真卿去見李希烈。
這時候,顏真卿已經70多歲了,他不顧自身的安危,帶著自己的侄子顏峴和隨從官吏,來到汝州。到了汝州之後,李希烈就把顏真卿關起來,還叫兵士們在拘押顏真卿的庭院裏挖了一個大土坑,揚言要把他活埋。第二天,李希烈來看他,顏真卿輕蔑地說:“我的死已經定了,何必玩弄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豈不更痛快!”
公元785年,叛將朱泚兵敗被殺以後,李希烈預感到自己末日已到,決定殺害顏真卿。他派了個親信冒充朝廷的使者,向顏真卿宣讀詔書說:“賜顏真卿死。”
當顏真卿發現這個使者是大梁來的時,就嚴詞痛斥逆賊。這位剛毅忠誠,反對分裂割據,跟叛賊鬥爭了大半生的愛國忠臣,最後終於被叛賊殺害了。
次年,李希烈被部下殺死,淮西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被運回長安。顏真卿雖然最後死在了叛賊的絞索下,但他無畏的精神,卻一直感召著後來成千上萬的正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