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今山西文水人。武周皇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中著名的女皇帝。
武則天14歲時被唐太宗選入宮為才人,唐太宗死後,她曾一度為尼。唐高宗時夏被召為昭儀,公元655年立為皇後,參與朝政,公元690年,自稱神聖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
武則天在位期間,進行了不少方麵的改革。改革科舉製度就是一例。她改革科舉製後,創立了殿試製度,親自考試貢士;令九品以上官和百姓可自行薦舉;規定五品官都可升入士流。她為了選拔將才,於公元702年首創“武舉製”。這個製度的創立,對唐代體育的發展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也開創了中國以“武”取才的先例。
據《文獻通考·卷三十四》記載,武舉製的內容有“長垛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馬槍、翹關、舉重、身材之選。翹關者長一丈七尺,徑三寸半,凡十舉,右手持關,距出處無過一尺;負重者,負米五斛,行二十步,皆為中第。”
從這一段關於武舉製的內容中可以看出,武舉的內容很豐富,對被試者的要求也比較高,它包括了作為一個將官必須具備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這就要求應試者必須刻苦鍛煉,增強體質,掌握高超的體育活動技能和技巧。而學習和掌握這些內容的過程,就是一個健身的過程。
武則天創建武舉製,無疑對唐代軍事體育和民間體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影響作用還不僅在於此,而對於唐以後的宋、金及明、清各代,也有較大影響,後來的各朝代都仿照唐代實施武舉製度,從而也不同程度地促進了宋、金、明、清時期體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