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孫思邈的養生術(2 / 2)

飯後摩腹、行步,有助於加強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液分泌,從而使食物得到充分消化和吸收,增強機體營養物質,提高人體抗病能力,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飯後摩腹、行步,是一種簡便易行,但又常被人們所忽視的健身方法,孫思邈把這種方法與其他方劑列入傳世的《千金方》之中,足見他對這一養生方法的重視。後世流傳的“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衛生諺語,就是對孫思邈這一養生方法的高度概括。

孫思邈除此之外,對古代的“導引術”也很重視。他在《備急千金方》中,搜入了“老子按摩法四十九勢”和“天竺婆羅門按摩法十八勢”。取名“天竺婆羅門按摩法”,可能吸取了古印度的導引方法。

據孫思邈書中說:“依此行三遍者,一月後除百病,行及奔馬,補益延年,能食,眼明,輕健,不複疲乏。”真是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好辦法。

中國有句古話叫“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說,自古以來,能活到七十歲以上的人是不多的。孫思邈從小多病、體弱,卻活了101歲,到公元682年才去世。這與他從小注重鍛煉、多活動和重視保養身體有直接關係。

孫思邈既勤鍛煉,又講究衛生。他提出要人們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勸人不要隨地吐痰,不要把頭蒙在被窩裏睡覺,要按時吃飯,不要吃得過飽,還要細嚼慢咽,吃飯以後要漱口。他每天都做氣功,鍛煉身體,常到野外采藥,呼吸新鮮空氣。因此,他20歲以後,身體由弱變強,麵色紅潤,精力充沛。

孫思邈到100歲時還能著書立說,完成了《千金翼方》這部巨著。他的這部巨著是對他70歲寫成的《千金要方》的補充和修正。他在書中將多年的養生經驗,結合醫學理論,編成了歌訣,廣為流傳。

如“衛生歌”、“枕中記”、“養生銘”等。歌銘中有“侵晨一盤粥,夜飯莫教足”,意思是早晨宜吃粥,晚飯莫過飽。

“食飽行百步,常以手摸腹”,意思是飯後要做適當的活動,並以手輕揉腹部。“撞動景陽鍾,叩齒三十六”,意思是晨起做叩齒運動,可健齒生津。

“大寒與大熱,切莫貪色欲”,即過寒、過熱的天氣莫同房。

“坐臥不當風,頻於暖處浴”,即不迎風坐臥,勤洗熱水浴。“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即千萬不要醉酒,最重要的是避免發怒。

“安神宜悅呆,惜氣保和純”,即保持樂觀情緒,珍惜精氣。“壽夭休論命,修行在個人”,即不要認為人的壽命長短是命中注定的,而在於每個人自己是否善於調節養生。

孫思邈有關養生之方十分豐富,而且像他這樣從醫學的理論和臨床經驗出發談養生之道,特別是他集古人養生之大成,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使之係統化,這在人類曆史上還是不多見的。

孫思邈不愧為中國古代養生專家,他能活到101歲,也足以證明他的養生之道是科學的,很多是值得後人去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