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一書是由秦相呂不韋主編,他的門客執筆,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
全書26卷、12紀、8覽、6論,共160篇,20餘萬字。據專家們研究,呂不韋主編《呂氏春秋》,不是為他自己樹碑立傳,而是為行將統一全國的最高統治者以及下屬的王侯將相,提供創造並鞏固封建專製政權的理論武器。
自漢代以來,《呂氏春秋》一直被稱為“雜家”之說。今天看來,這種評價欠公允。對於《呂氏春秋》一書作出較高評價的是郭沫若,他說:“《呂氏春秋》對於各家雖然兼收並蓄,但卻有一定的標準。”“這書卻含有極大的政治上的意義,也含有極高的文化史上的價值,向來的學者似乎還不曾充分的認識。”這個評價是公正的。
《呂氏春秋》的編著者,對於先秦各家的學說,能取其精華,舍其不足,進行綜合加工,並有所創新,形成了獨特的思想體係,成為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民族文化思想成果的一個總彙。它保存了先秦各家的許多思想資料,是一部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曆史文獻。
《呂氏春秋》在“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的寫作計劃下,適應新興地主階級“重己”、“貴生”的需要,談了不少養生之道。其中的《本生》、《重己》、《貴生》、《盡數》、《情欲》、《先己》等篇章都談到了養生問題。
書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養生理論和方法,有不少是值得我們繼承的。與《荀子》相比,對體育的理性認識,有不少獨到的地方。
《呂氏春秋》既然是呂不韋所主編,書中有關養生的理論當然也可視為呂不韋的養生思想。該書的作者認為,“世之人主、貴人,無賢不肖,莫不欲長生久視”。即在世之人,都希望長壽。所以,“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把治身作為一切事情的根本。
在人們要求長生、治身的情況下,作者介紹了一些“貴生”之術。這些貴生之術,除了“節欲”、“去害”以及“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之外,特別強調一個“動”字。
在作者看來,宇宙萬物都是由精氣的運動而形成的。“精氣之集也,必有入也。集於羽鳥,與為飛揚。集於走獸,與為流行。集於珠玉,與為精朗。集於樹木,與為茂長。集於聖人,與為夐明。”不論動物、植物,都由精氣的凝集和所入形成的;形成的各種不同物質,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特征。
宇宙萬物靠“精氣”的運動而形成,也靠“精氣”的運動而長存;沒有運動就沒有一切。聯係到人體,人所以能健康長壽,就是因為精氣在人體中暢流無阻,一旦精氣在人體內的運動受阻,人就會生病。“精不流則氣鬱。鬱,處頭則為腫為風,處耳則為損(音局,耳疾)為聾”。
那麼,怎樣才能保持精氣暢通呢?那就是“運動”。《呂氏春秋》的作者用“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事實,形象地告訴我們,要經常進行身體活動,並警告當時的權貴們,不要“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因為隻坐車,不走路,不活動筋骨,就會遭致瘺蹶之症。所以,要經常運動,不斷增強新陳代謝之功能,保持體內活力,隻有這樣,才會使“精氣日新,邪氣盡去,及其天年”。
根據《呂氏春秋》的成書時間來推算,古人對運動與健身關係的深刻認識,是在兩千多年以前。這說明,重視養生健身,重視體育運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特別是《呂氏春秋》中提出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千古名言,一直在激勵著無數健康長壽的追求者自覺地投身於體育鍛煉。這可以說是呂不韋對中華民族養生健身學說的一個重要理論貢獻。他的“動”字養生思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養生學說中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