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慈悲心助人,智慧心成己 (1)(3 / 3)

榮西禪師麵露難色,雖然他想救這家人,可是連年大旱,寺裏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讓他如何救這家可憐的窮苦人呢?榮西禪師一時束手無策。

突然,他看到身旁的佛像,佛像身上是鍍金的。於是,榮西禪師毫不猶豫地攀到佛像上,用刀將佛像上的金子刮下來,用布包好,然後交給這個窮人,說道:“這些金子,你拿去賣掉,換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這個窮人看到禪師這樣,不忍地說道:“我這是罪過呀,逼得禪師為難!”

榮西禪師的弟子也忍不住說:“佛祖身上的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師父怎可拿去送人!這不是冒犯佛祖嗎?這不是對佛祖的大不敬嗎?”

榮西禪師義正詞嚴地回答:“你說得對,可是我佛慈悲,他肯定願意用自己身上的肉來布施眾生,這正是我佛的心願啊,更何況隻是他身上的衣服呢!這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即使把整個佛身都給了他,也是符合佛的願望的。如果這樣做我要入地獄的話,那麼隻要能夠拯救眾生,赴湯蹈火我也在所不辭!”

榮西禪師為救人,不惜損毀佛像,可見佛家對於及時布施的重視。人們總會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遇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這時候,如果能及時得到別人的幫助,自然會永遠銘記於心,感激不盡。

人們常說,雪中送炭勝於錦上添花。在對方瀕臨餓死時送一隻蘿卜和在對方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人的內心感受來說是完全不同的。我們要做的,正是在他人落難時送他一杯水、一碗麵、一盆火。隻有雪中送炭才能顯示出人性的偉大和友誼的深厚。當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伸出的手才最派得上用場。布施需及時,因果不負人。

世上沒有不能回頭的歧途

【佛心智語】

一顆真誠向善的心,是最罕見的奇跡,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而讓奇跡隕滅的,不是錯誤,而是一顆冰冷、不肯原諒、不肯相信的心。

佛道求真性,尊重人的自性與本性,這是佛家最尊重人的地方。佛重視發展人的自身潛能,主張自修自悟。同樣的道理,我們要用自己的心去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應該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要努力做到以眾生平等的觀點來看待事物。

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正如一個高高在上的有錢人施舍一點殘羹冷炙給乞丐一樣,這不是善良,而是憐憫。佛法中的慈悲與善良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佛祖是站在與眾生平等的位置上來展示自己的慈悲與善良的。

懷著待己之心來對待他人,平等地對待世間事物,這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也是同理心的一種表現。施行慈悲也是如此。隻有視眾生平等,才能沒有區別地對每一個人都抱持一顆慈悲之心。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無論是高尚的聖賢之士,還是墮落的風流浪子,慈悲之人都會平等相待。

在朝陽升起之前,廟前山門外凝滿露珠的春草裏,跪著一個人:“師父,請原諒我。”

他是某城的風流浪子。20年前他曾是廟裏的小和尚,極得方丈寵愛。方丈將畢生所學都教給了他,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佛門弟子。可他卻在一夜之間動了凡心,偷偷下了山。外麵的世界迷住了他的雙眼,從此,花街柳巷,他隻管放浪形骸。夜夜都是春,卻夜夜不是春。20年後的一個深夜,他陡然驚醒,窗外月色如洗,澄清明澈地灑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懺悔了,披衣而起,快馬加鞭趕往寺裏。

“師父,您肯饒恕我,再收我做徒弟嗎?”方丈深深厭惡他的放蕩,所以搖頭說:“不,你罪孽深重,必墮入地獄。要想佛祖饒恕你,除非連桌子也會開花。”浪子失望地離開了。

第二天早上,方丈一踏進佛堂就驚呆了。一夜間,佛桌上開滿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紅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裏一絲風也沒有,可那些盛開的花朵卻簌簌急搖,仿佛在焦灼地召喚著誰。方丈頓時大徹大悟,他連忙下山去尋找浪子,卻已經來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又重新墮入了他過去的荒唐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