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關鍵時刻見人心(1 / 1)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非常複雜有的且很矛盾。有的人外貌溫厚和善,行為卻驕橫傲慢,有的人貌似長者,其實是小人;有的人外貌圓滑,內心則剛直;有的人看似堅貞,實際上疲遝散漫;有的人看上去泰然自若,可他的內心卻總是焦躁不安。先賢說:“人心比山川還要險惡,知人比知天還要艱難。”這話固然有些偏頗,但它從側麵說明了人心的隱蔽性。細微之處見水平,危難之中識真交,關鍵時刻顯膽識。因此,要真正識人於內心,就必須有敏銳的洞察力!

宋代宰相韓琦以品行端正著稱,遵循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生活準則,從來不曾因為有膽量而被人稱許過。但情急之下,所表現出的果敢,卻沒有人所能比擬。當宋英宗剛死的時候,朝臣急忙召太子進宮,太子還沒到,英宗的手又動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嚇了一跳,急忙告訴韓琦,想不再去召太子進宮。但韓琦拒絕說:“先帝要是再活過來,就是一位太上皇。”他越發催促人們急召太子,從而避免了權力之爭。

宋時,任守忠是個奸邪之人,他反複無常,秘密探聽東西宮的情況,在皇帝和太後間進行離間。韓琦當機立斷,用中書省直接下達的文書把任守忠傳來,讓他站在庭中,指責他說:“你的罪過應當判死刑,現在貶官為蘄州團練副使,由蘄州安置。”說著韓琦拿著空頭敕書填寫上,便派使臣當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這樣,韓琦輕易除去了蠹蟲,而仍然不失忠厚,表現出一種人生的最高修養。

在關鍵之時可以識辨人的智謀,也是讀懂人心的好方法。為什麼非要在關鍵之時才能識辨真才呢?原因可從以下方麵加以解釋:第一,讀心的難處,不在於識別賢和不肖,而在識別虛偽和誠實。第二,人不容易了解識別。第三,人們內心的差異,和他們麵貌一樣,存在著千差萬別。第四,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棱角的,最貴重的器物往往要花很長時問做成,最大的聲音往往聽起來微弱,最大的形象卻是無形。有大才大德的人,往往不露形跡,不自我表現,因而不易被人認識。

歸納起來就是因為人高深莫測,非在關鍵時刻不能揣摸。人的所謂“深”,有兩種情形:一是深沉,其表現為少言語而守本分,能容人忍事,內外分明,待人處事厚道而不逞強,不炫耀才華;二是奸深,其表現為緘口不言而心藏殺機,陰險深藏,行為詭秘。前者是最有道德的賢才,後者是極為險惡的奸人。切不可將二者混淆,等量齊觀。正因為人們的深藏不露,平常難從其表麵現象而識其本質,所以需要在關鍵危困之時好好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