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撒謊者。你的鄰居表麵上稱讚你家花園圍欄很好看,實際上她根本看不上眼;還有的商店大喊全店打折,但實際上僅有少數幾件商品降價……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心理學榮譽教授P·埃克曼說:“謊言會發生在朋友之間,會發生在老師和學生、丈夫和妻子、證人和陪審團、律師和委托人以及商人和顧客之間。”
研究謊言的科學家說,大多數人每天都撒一兩個謊。而且,我們極少被抓住,因為這些假話通常都微不足道。“我剛才在路上堵車了。”“你穿那種顏色很好看。”“我剛好要給你打電話呢。”埃克曼對謊言和騙局的研究長達40年,並有若幹專著出版。他說:“說謊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特性,人們在社交活動中應正確理解說謊現象。”
雖然常對人有疑心不是什麼好事,但是麵對重要的事情或者某個決策時,為最終的結果負責,還是懷有疑心為好。如何能夠識別對方說的話是謊話呢?都說水深可測,人心難測。說謊的人不會都像皮諾丘一樣鼻子會變長,我們也不可能總在警察局裏用測謊儀測試。無論是事業或者愛情,如果跟說謊的人在一起肯定會受到欺騙的。所以重要的是要趕緊識破謊言。
(1)聽聲音辨真假。注意說話人聲音的音調是否比平時有所變化?比如聲音發啞或變粗,而他平常並非如此。類似這些變化的聲音都表明有虛假嫌疑。
埃克曼在舊金山大學對509名試驗對象的識謊能力進行了測試。這些人包括機要人員、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特工以及大學生,讓他們看的錄像中有十個人說話,需分辨出哪些人在說謊,哪些人講真話。
其中一名女士假想自己看著一束鮮花,並對漂亮的鮮花滿口讚美。盡管她說話時麵帶笑容,但還是有幾名受測者發現了她的聲音中有一種奇特的遲疑,言辭呆板,手勢僵硬。一名安全部門工作人員斷定這名女士在說謊。其實這名女士看的並不是真正的鮮花,而是主測人播放的幻燈片。實驗結果是,來自安全部門的人員成績最好,識謊率達86%。
盡管人在說謊時也會在行為舉止或表情上發生變化,但是聲音的非正常變化尤其特別。例如,說話速度變得更快或更慢,甚至呼吸的節奏也有變化。
(2)飄移不定的眼神。
很多人都把飄忽離散的眼神理解成典型的撒謊標記,但更為重要的是要考慮與眼神相關聯的內容。所以,有經驗的橋牌選手不輕易使用眼神。
專家們發現,如果某人在思考疑難問題時眼睛走神,這是可以理解的,並不意味著撒謊。可是當回答一些很容易回答的問題時出現飄忽的眼神,這就有撒謊的嫌疑。在交談中要注意對方對正文話題的反應。如果某人遇到使其感到羞恥的話題時,他的眼神就很難保持注視的狀態。但說的是善意的謊言,人的眼神會更為專注。
不能單憑身體或麵部某一部分,比如眼睛、鼻子、嘴巴、手的表情或動作來判斷某人是否撒謊。應該根據說話人的麵部、身體、聲音和語速來綜合考慮,以提高判斷的準確性。
總之,要盡可能多觀察人的各方麵表現,注意說話人的常規行為舉止,必然能發現其撒謊的線索。比如手部動作的微小變化;手勢變化次數的差異;聳肩動作與平時不一致等。還要注意在談話中說到關鍵問題時,談話者體態和行為的變化。比如平時最愛說話的人說到某個問題時卻緘口無言;或者平時沉默寡言的人說到某個問題時卻變得滔滔不絕。
掠過臉上的細微表情,往往能暴露出說活人真實的感情和思想。這些和他假裝出來的感情和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不過,這種一般隻有l/4秒的瞬間表情是很難捕捉到的。即便是訓練有素的測謊專業人員,比如警務人員、法官、律師等也都不能總有把握鑒別出這種稍縱即逝的表情。老練的說謊者總是用微笑等表情把謊言掩蓋起來。
但是假的總是假的,謊言終會露出破綻。重要的不是笑的次數多,而是笑的質量。假笑是皮笑肉不笑,而發自內心喜悅的笑不僅需要嘴唇的活動,而且需要眼睛周圍肌肉的配合。
假笑的目的是掩蓋恐懼、憤怒、悲傷或厭惡情緒。如果你善於觀察,就會看出說話人泄露出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