⑸ 考核形式單一,不能起到導向和反饋作用
目前高校的教學考核方式多數還是以閉卷形式為主,學生在臨近考試的時候,往往是抱著厚厚的教科書或複習資料,靠強化記憶,識記知識點應付考試,導致考核結果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掌握情況,無法準確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不能對提高教學水平起到導向和反饋作用。
⑹ 教師缺乏工程實踐經驗
目前高校多數教師都是博士或碩士畢業後直接上講台的,沒有任何工程背景,實踐經驗缺乏,動手能力不強。
2 引入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在日常授課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是必要的。
2.1 什麼是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2]。
2.2 引入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結合網絡互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從網絡互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授課對象和學時安排四個方麵來闡述引入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⑴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網絡互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係統地掌握網絡互聯理論和技術,為日後學習乃至工作奠定基礎。案例教學法可以設置具體的情境環境,幫助學生加深對抽象理論的認識。
⑵ 教學內容
本課程講授的內容繁多、抽象、翻蓋麵廣。其中絕大部分理論內容對於學生來說,較為抽象深奧,實踐部分則過於多變。案例教學法能夠把抽象的理論和複雜的應用技能通過與幾個典型的實際應用相聯係而易於被學生所理解和掌握[3]。
⑶ 授課對象
本課程授課的對象主要是網絡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對大學本科生來講,大學的學習更側重於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這與高中的學習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減小這種轉變的劇烈程度,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程內容的要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
⑷ 學時安排
網絡互聯技術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應該通過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教學質量。以我校學時安排為例,總共是48學時,其中理論為32學時,實驗為16學時。相對於教學內容而言,時間較為緊迫,有些內容無法深入講解,如果在部分章節的教學內容設置中加入恰當的自學案例,既能夠精簡授課內容,還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保證教學質量[3]。
3 案例教學法在網絡互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3.1 如何選取案例
成功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和保障是案例的選取,因此,選取案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4]:
⑴ 案例要有典型性,針對性,所呈現的問題或懸念要具有代表性,要針對具體問題選擇或設計;
⑵ 案例要貼近生活,貼近就業,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⑶ 案例要有啟發性,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們在案例情境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係。
3.2 案例的實際應用
結合作者的授課經驗,從實踐教學的角度來舉例說明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
⑴ 案例描述
企業園區網覆蓋範圍較大時,交換機會被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地點,如果每次配置交換機都到交換機所在地點現場配置,管理員的工作量會很大。這時可以在交換機上進行Telnet配置,以後再需要配置交換機時,管理員可以遠程以Telnet方式登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