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Linux項目化課程教學評價體係的研究
計算機教育
作者:吳培飛 申毅
摘 要: 高職院校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成為當前高職教育的首要任務。因此對高職Linux教學評價體係改革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高職Linux教學評價應該結合高職培養目標的特點,依據真實性評價的理念,構建基於能力本位的高職Linux教學評價體係,從而促進高職學生Linux綜合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 Linux項目化教學; 評價體係; 多元評價;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3-52-02
0 引言
學生的Linux應用能力不強一直是困擾高校Linux教師的一個難題,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有的、單一的、隻注重結果的學習評價體係。一直以來,終結性評價是中國高校Linux教學采用的主要測試、評估方法,以考查學生掌握的Linux知識為主,很難真實地對學生的Linux綜合應用能力進行評價,同時學生的方法能力、協作與溝通能力也不能在評價中得到體現。經過對杭州職業技術學院信電係計通專業學生所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將高職Linux教學效率低的現象歸咎於學習評價體係。
按照教育部16號文件的課程要求,傳統的以知識測試為主的評價體係已經很難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按照高職教育課程體係和特點,要求高職Linux教學評價在傳統能力評價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在能力評價中引入真實性評價的理念,不僅評價學生的“以言行事”的能力,而且通過完成在工作情景中的工作過程展示工作能力,即“以事示能”。但是,如何根據高職教育特點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高職Linux課程多元化的評價體係,對學生實用能力進行真實的評價,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Linux應用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全新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1 研究內容
Frederich Taylor(1911)在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教學評價的概念,該理論強調考試的意義,目的在於了解學生的進步程度。80年代以來,更多開始重視過程性評價對教學的影響,真實性評價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他們認為評價方法和評價目的是緊密聯係的,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部分,強調任務的情景化、整體化,不同的評價方式適合不同的評價目的,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正確運用有利於促進成功的學習,這不僅代表評價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各種評價有效的整合。
本研究在研究國內外先進評價理論的基礎上,根據高職Linux教學和教材的特點,注重滿足學生職業需求,遵循“客觀科學性”和“實際可操作性”原則,在評價手段上綜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團體評價,加大過程性評價的力度,合理涉及過程性評價的標準、方式、內容以及量規,在教學測試中我們盡量體現真實性測試,以任務性測試為主,製定具有課程特點的真實性的評價體係,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創新、實踐、團隊合作等多方麵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最後運用相關統計軟件分析實驗數據,總結基於項目化的高職Linux教學評價體係對促進學生的Linux應用能力以及相關職業綜合能力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