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毗陵藝譚
作者:王彬
一
前些天,江子通知我參加江西散文研討會,我很高興。研討會的對象有不少曾經在魯院學習過,是老朋友。也有些雖然沒有見過麵,但是讀過他的作品,在這個場合見麵,我也很高興。
江西是深有散文傳統的。唐宋八大家有三位是江西人。一是歐陽修,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一是王安石,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一是曾鞏,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今江西散文人才輩出,是有傳統的,這個傳統至少可追溯到上麵三位前賢而令我們景仰與思慕。
開會前,江子讓我談談每一個人的作品,這樣就分散了閱讀經曆,隻能簡單地彙報一些點評式的讀後感。
1.夏磊:《一枕清霜》
夏磊的散文疏朗、恬適。夏磊注重語言雕飾與古典詩詞意境, 這種追求即使在標題上也顯示出來,比如《秋以為期》《橋邊紅藥》《一堰青城》,而有些題目本身便脫胎於古人,比如《滄浪浮生》《停車愛晚》《對酒當歌》《疑是玉人來》等等。夏磊對故鄉以及行走過的土地充滿了溫情和眷戀、既親切又自然,他的《天街小雨》便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風格。
這或者與他的寫作態度有關:“有時候,合上書本,看看窗外貧瘠的土地或如織的雨簾,心裏就不禁湧起些許淒涼,就會想起許多遠去的日子,以及這些日子裏的人和事”, “於是我就想,應該把這記錄下來,這些感動無疑是對心靈的滋補,是對靈魂的升華,是生活的一個恩賜,是一份永不貶值的財富。”
散文是一種自然生長的文體,寫散文便是體驗與享受這種過程,把這個過程記述出來便是好散文。
2.範曉波:《帶你去故鄉》
範曉波語言新銳。以本書中的文章題目為例,比如:“淺昏迷、小幸福、去一九九一、月光洶湧、雁翅打開新年的天”,等等。尤其是“月光洶湧”很有衝擊力。語言是應該有衝擊力的。語言的實質是作者對世界的發現。陳舊的語言是陳舊的發現,新銳的語言當然是新發現。
雖然語言新銳,但範曉波對散文的創作,卻是保持傳統立場。他說:“我想把虛構的樂趣留給自己的小說,關於散文,我享受的正是局限中迸發魅力的快感。散文總的來說還是人生的藝術而非排列漢字的藝術。”
範曉波之所以擁有這樣的自信,我認為是他發現了生活本身的魅力。以他的《白沙洲》為例。這篇散文記述一種銀魚,長隻有7到10厘米,是質量最好的銀魚,因此價格也最貴。這種銀魚俗稱白小,杜甫曾經有詩吟詠:“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微沾水族,風俗當園蔬。人肆銀群亂,傾箱雪片虛。生成猶舍卵,盡其義何如!” 範曉波寫道:“產卵時節,懷孕的銀魚紛紛遊往附近沙石的淺灘,利用鋒利的沙石把肚子磨破,派出受精卵。”為了下一代,采取剖腹產的形式,把魚卵排出去,這是何等慘烈,其背後的支撐,當然是犧牲自我的精神。
生活往往是平庸與瑣碎的,但是生活不乏光明與豐潤,作家應該發現這種光明與這種豐潤,從而與讀者分享並感動。有了這樣的發現,寫作自然信心十足。
3.陳蔚文:《見字如晤》
陳蔚文的散文充滿生活氣息——有一種誘人的都市氣息。她的散文樸素、恬淡,浸淫一種自得的樂趣。散文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飲食與服飾是人們生存的基礎。關於飲食的作品極多,體現了中國是一個“吃”的大國。但是描寫服飾的散文極少,好作品更少。陳蔚文的《雨衣》是我所見到的一篇,既有生活感,又很智慧,非常難得,建議大家找來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