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草原音符(1 / 3)

草原音符

旅途茶座

作者:王海英

小時候,大約是剛識字那會兒吧,母親教我背過一首詩,好像是她小學課本上的一篇課文,整個課文記不全了,但有些字句至今記憶猶新:“天上有個太陽神,地上有座北京城。毛主席站在天安門,金光閃閃萬裏紅。金光照到草原上,花紅草綠水清清。牛羊肥,馬兒壯,牧民的生活向上升……”好家夥,金光照耀下,綠油油的草地上花兒鮮紅燦爛,牛羊像雲朵一樣從天邊飄來,這樣的景象給我幼小的心靈送來一種全新的感覺,對我瘦弱的想象力是一種大大的拓展,從此我對草原充滿了向往。許多時候,我想象著自己騎在高高的馬背上,唱著牧歌,揮動鞭兒,趕著白白的羊群遊牧在美麗的草原。

一、看到草原,那一首首久唱不衰的歌曲就回響在耳畔

因為向往草原,小時候我一直很愛聽草原歌曲,就是現在,隻要一想起草原我的腦海裏立刻就閃現出才旦卓瑪、胡鬆華、吳雁澤、德德瑪、騰格爾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那一首首久唱不衰的草原歌曲仿佛回響在我的耳畔。《讚歌》《草原風光無限好》《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天堂》等這些經典歌曲曾經一次次感動過我,聽著這些動人的歌曲,真想把自己融進廣袤無垠的大草原,融進肉奶飄香的蒙古氈房。在向往草原多年以後的2005年,和幾個朋友終於有了一次草原之行。

那是陽曆7月,我們8個人,兩輛車,滿載著憧憬和好奇,興匆匆地登上了旅途。那時候我對草原的認識還僅僅限於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了解:美麗富饒,廣闊浪漫。當我們從呼市驅車一路奔向草原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很激動的,隨著車子的行進,草原漸漸進入眼簾,看慣了關內的青紗帳,感覺草原讓眼睛沒有了依托,太大太空闊。而夾在草原中間的道路也因為車少人稀,顯得幹淨安詳。坐在行進的車上,慢慢產生了幻覺,感覺就像在海上行船,大海廣闊無垠,船兒無拘無束。繼而,又仿佛駕駛的不是船,而是地球,緩緩在宇宙間航行。朵朵白雲,從地球邊上擦過,飄逸而美麗。抑或天和地是沒有界限的,是一體的,如果說有界限,那就是草原將天地切開了,上半球是天,下半球是地。

馳騁在廣闊的天地間,心也廣闊得無邊無沿了,耳邊響徹著那幾首著名的草原歌曲,尤其是那幾句著名的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邊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兒齊飛翔。要是有人來問我,這是什麼地方?我就驕傲地告訴他,這是我的家鄉。拉著音樂的韁繩,行走在草原上,心像三歲的雲青馬,奔騰跳躍著,向往了好久的草原,我終於來了。在感受草原的廣闊之餘,我特別希望看到白雲下邊飛奔的駿馬、成群的牛羊,遺憾的是一路能看到的牛羊實在不多,而且草原上的草也讓人心寒,有點可憐巴巴地趴在地皮上,有人說是因為天旱沒有長好,後來了解到那一帶草原沙化嚴重,是禁牧區。初見草原的欣喜被這樣的遺憾割得七零八落,我隻好努力把這沙化的草原詩化,讓心裏的音符響亮。

那天我們的目的地是四子王旗,那裏有內蒙古電視台的一個基地(電視差轉台)。在基地,我們享受了終生難忘的晚餐,烤羊腿、奶茶、酒,還有蒙古族美女和悠揚奔放的草原歌曲。當蒙古族歌手用毫無裝飾的聲音唱著祝酒歌來敬酒的時候,我早已被那高亢悠揚的草原音樂深深打動,情不自禁地喝下了一碗酒,時至今日,我仍能感覺到那一碗酒的熱度。飯後,蒙古姑娘和我們一起唱歌跳舞,可能是酒精作用吧,從來不會跳舞的我也隨著音樂舞動起來。基地的巴特爾主任喝酒喝到東倒西歪,可他一晚上都興致勃勃,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真正讓我們領略了草原人的熱情豪放。

飯後,我們跑到屋子外麵看夜景,深藍色的天空好像一個巨大的帷幕,天河穿過深邃廣闊的天空,從我們頭頂傾瀉而下,小星星填滿了河街,晶瑩而繁多,一顆顆深情地眨著眼睛,好像低聲耳語著什麼秘密,又像結伴向人間眺望。

夜靜著,草原熟睡了,夜風帶著流動的涼意,吹得人沒有一絲睡意。“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隻留下我的琴聲……”有人哼起了歌,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跟著唱了起來。白天的遺憾被沉靜的夜色消融,我甚至想象著自己拉起馬頭琴,穿上蒙古族的節日盛裝,在美麗的夜色裏放歌縱情,或者和相愛的人聽琴到天亮。

基地有蒙古包也有平房,我和一個小姐妹選擇了蒙古包,其他人都住平房。我說,到了草原不住蒙古包,讓他們後悔去吧。蒙古包是那種小型的,隻能住兩個人,但很幹淨,沒有床,席地鋪著地板革和羊毛氈子。我們兩人把鞋子一扔就滾在地上嬉鬧了一番,還設計了與狼搏鬥的種種場麵,說到後來我們甚至滿心期待著狼來敲門了。蒙古包頂上有一圈沒有蓋氈子的地方,透過塑料布可以望見天上的星星,望那一片星空,感覺自己像在夢幻裏。

星星親切地對我眨著眼睛,說著貼心的悄悄話,我忘記了一切,進入夢鄉。

夢裏,自己躺在無垠的草原上,草地如飛毯一般托著我,青草的香味彌漫在四周,天上是浩瀚的星海,耳邊響著德德瑪宏厚、悠長的歌聲:

草原夜色美

琴曲悠揚笛聲脆

晚風吹送天河的星啊

彙入氈房閃銀輝

啊哈嗬

晚風吹送天河的星啊

彙入氈房閃銀輝

草原夜色美

九天明月總相隨

晚風輕拂綠色的夢啊

牛羊如雲落邊陲

啊哈嗬

……

二、草原就是一首悠遠綿長的抒情歌

第一次去草原留下不少遺憾,心裏總覺得意猶未盡,最讓我不能釋懷的是沒有看到花紅草綠水清清的景象。於是,2008年7月,我和幾個朋友選雙休日又策劃了一次草原之行,那次我們是跟著旅行團去的,我以為旅行社的草原是真正的草原。後來才知道,內蒙古的草原分為草甸式、經典式和荒漠式三種,最有名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是草甸式草原,也是蒙古族的發祥地,旅行社帶我們去的希拉穆仁草原則是荒漠式草原的代表,希拉穆仁蒙古語意為“黃色的河流”,在呼和浩特市北90公裏處。

坐在大巴上視野開闊,看景居高臨下,自是另一番風光。我們一路一邊看景一邊唱歌。

那次一起去的朋友有作曲的、有搞樂器演奏的,唱歌是家常便飯,隻是可惜我五音不全唱不了歌,好在我在這方麵還不是一無是處,我能提示歌詞,特別是八九十年代的老歌,我大多能背下歌詞。唱得最多的當然是草原歌曲,別人唱歌我很陶醉,我喜歡細細體味旋律的意境、歌詞的意境,並在意境中一點點融化自己。

當日下午,我們終於到了旅行社安排的草原。希拉穆仁草原不如我想象中的平坦,全部是起伏的丘陵,草並不茂盛,稀稀疏疏的,草皮底下依稀可見黃色的沙土。大家覺得有點失望,為了調節氣氛,我唱著歌奔向一個小山坡,然後站在上麵歡呼雀躍,那時正好有一陣風吹過,頓時有了一種玉樹臨風的感覺,心裏十分陶醉。朋友們追上山坡,一個個指著我哈哈大笑,說我唱歌沒一個調是準的。我說看來我隻能幹老本行了,還是給大家提詞吧。於是大家又你一句我一句地唱了起來,風和草原呼應著每一個音符,讓人感覺沉靜在一種充滿原始意味的韻律中。閉上眼睛傾聽,歌聲自由而散漫,時而高亢激越,時而淺吟低唱,在空曠而起伏的草原上久久回響。我不由地在心裏感慨:草原真是一個適合唱歌的所在,不論草生長得好壞,隻要有了歌聲,草原就是富有的。

那天最讓人欣慰的是天空,真正的藍天白雲,抬頭仰望,滿眼都是湛藍或者蔚藍,那些變幻莫測的雲,或流動,或停駐,為藍天添了幾筆飄逸美妙的裝飾。藍天白雲纖塵不染,藍得那麼直接,白得那麼純粹。在這樣的時刻,每一個人的心靈除了純淨、坦蕩和安祥,你幾乎再找不到一絲其它雜念了。

這次住宿的是改造過的蒙古包,草原的夜晚溫度很低,隻感覺蒙古包裏冰冷冷兩張床,沒有了那種原汁原味的美妙。好在晚上旅行社組織了一個篝火晚會,我們穿著租來的棉大衣跳舞,對我來說,其實那真不是跳舞,就是為了驅寒隨著音樂一通亂蹦。不過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確實如此,那晚的音樂充滿了草原的味道,非常讓我著迷,我隻想把自己融入那豪放、悠揚、甚至有點野性的旋律裏,因此也不管自己的舞姿是否優美,隻管陶醉在自己營造的心情裏。現在回想起來,那種情形下還能談得上什麼舞姿呢?穿著臃腫的棉大衣,一群五湖四海的人,能跳出什麼花樣來?相信大多數人是在釋放和驅寒。

第二天我們去成吉思汗陵。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降生於今蒙古肯特山區,20歲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44歲建立大蒙古國,號稱“成吉思汗”,生前率領蒙古騎兵橫征40國,從南俄到印度半島,鐵蹄所趨,多少軍隊人仰馬翻,矛鋒所指,多少王公人頭落地。他的子孫還又橫掃了從埃及河到波蘭、匈牙利,幾乎使整個歐洲都成為他們的戰場。

成吉思汗這隻“馬背上的神鷹”, 在他66歲那年的遠征回國途中,病疫於六盤山避暑行宮,當時他和他的軍隊正在進攻西夏,他死後三天,西夏終於滅亡。但成吉思汗的死給後代留了一個難題,原來他曾欽定蒙古族發源地肯特山的薩裏川為自己的葬地,可後來又在路過鄂爾多斯高原腳下的一處窪地時,喜歡上了那個地方,說那是一塊風水寶地,並要部下在他死後要把他葬在此地。君主無戲言呀,官員們一時很為難,究竟該葬在哪裏呢?他們一邊絞盡腦汁想辦法,一邊護送靈柩回故地。路上有一天,車輪突然陷在一塊平漠窪地上,任憑人拉馬架,拉靈車的神駝(白駱駝)再也不走,眾人焦急之時,成吉思汗的寶劍突然飛出,衣服、帽子大放異彩。官員們猛然想起此地正是可汗喜歡之處,“這是可汗的點化啊!”眾人反複商定按可汗欽定地點的先後,此處埋葬衣冠,薩裏川安葬聖體。於是,他們就在這裏下葬了衣冠,並在上麵建立八座雪白的氈帳,供奉成吉思汗的遺物,這就是著名的“八白室”,同時挑選五百戶人家專門留守侍奉。這個地方就稱作“伊金霍洛”,守陵者則稱為“達爾扈特”人,意為特殊而神聖,他們不稅不役,隻為成吉思汗一人守常孝,他們唯一神聖的義務就是守陵和祭祖,並向後代傳授這方麵的專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