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型首戰(3 / 3)

簡單打掃戰場之後,林彪命部隊向東跑池方向發展進攻擴大戰果。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國軍不僅沒有按計劃及時出擊,反而任由平型關下被圍日軍從團城口突圍撤退。

饒是如此,平型關伏擊戰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經過約6個小時苦戰,殲滅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濱田聯隊一千餘人,擊毀汽車百餘輛,繳獲火炮、及各種槍支千餘支,還有其他軍用物資,僅繳獲的大衣就足夠全師每人一件。而115師也付出了傷亡三四百,其中包括兩位副團長和兩位營長的代價。

八路軍首戰對手是號稱“鋼軍”的日軍第5師團。因該師團一名高級軍官陣亡,竟有消息指死者為師團長板垣征四郎,引起日本國內一片嘩然。

雖然最後證實死者不是板垣,但第5師團不敗的神話卻被八路軍終結。

在蔚縣司令部的板垣於三天之後親率大軍赴平型關尋機複仇,但林彪早已率部轉移到五台山區休整去了,留給板垣隻是戰場上的狼藉一片。據後來日本出版的《濱田聯隊史》記載:“行進中的汽車聯隊遭到突襲全部被殲滅,一百餘輛汽車慘遭燒毀,公路上有新莊中佐等無數陣亡者及被燒焦躺在駕駛室裏的屍體,一片慘狀,目不忍睹。”

被平型關大捷改變的戰略

如果把晉東北戰場比作拳擊台,平型關伏擊戰就是八路軍揮出的一記凶狠的右勾拳。

這記重拳在山西擊出,絕不是偶然的。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的東部,同蒲路縱貫南北,正太路橫亙東西,是華北與西北、大漠與中原的要衝。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曆史上,自漢、唐乃至宋、明,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山西必首當其衝。

毛澤東早就看好山西,紅軍東征時他就強調“在山西戰勝敵人,造成抗日根據地,把山西與陝北聯係起來”,“山西的經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沒有山西即不能設想同日帝進行大規模作戰。”

抗戰爆發後,山西果然成為華北全局的戰略樞紐。日軍以重兵進攻山西,除了攫取山西蘊藏的煤、鐵、鹽、棉、糧等戰略資源之外,不僅能割裂西北與華北聯係,而且還能從側後包抄國軍固守的河北防線。共產黨為了堅持華北敵後持久抗戰,也必須以山西為立足點和出發點,從東部屏障大本營陝甘寧邊區,依托山西發展察、綏、冀、魯和豫北,因此毛澤東在七七事變十天之內連派周小舟、彭雪楓兩員大將持親筆信或專電,赴太原麵謁閻錫山。

如何在山西開拓局麵,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力主山地遊擊戰,用遊擊戰鬥配合友軍作戰。主要是考慮到蔣介石隻給共產黨三個師的編製四萬多人,如果進行正規戰,可能在一個或幾個戰鬥中即被消耗掉,國民黨不會補充,而且也不會允許組織新部隊。如果在集中兵力打仗和發動群眾建設根據地之間做出抉擇的話,毛澤東無疑堅定地主張後者。

但是,軍內相當部分高級將領認為,在敵目前進攻的情況下,軍隊應以作戰滅敵為主要任務。林彪在給延安的電報中甚至提出,以115師兩個多旅的兵力協同友軍作戰,而“暫不應以做群眾工作為中心”,因為“目前全國軍民正在看我軍直接參戰,如我參戰兵力太少,則有失眾望”,“目前須以打仗、捉俘虜,來提高軍民抗戰信心,提高黨與紅軍威信。”

聶榮臻讚同林彪方案,他說平型關之戰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要考慮怎樣打得好的問題。這是八路軍同日本侵略軍的第一次交鋒,全國人民都在看著八路軍,這個仗必須打好,打出八路軍的威風來,振奮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

毛澤東雖然同意林彪將一個旅暫時集中打仗,但同時指出“如許久還無機可尋時,仍以適時把中心轉向群眾工作為宜”。

9月25日,就在平型關戰役即將打響時刻,毛澤東給八路軍總部電報中還要求“在晉東北紅軍全部暫時按兵不動,隱蔽目標,不去驚動敵人”,“目前紅軍不宜過早暴露。引起敵人注意,那是不利的。暫時把我軍兵力一概隱蔽並養精蓄銳,待必要條件具備時實行”。

此時的毛澤東正在構思一種新的戰略,一種比平型關伏擊戰更為壯觀的戰略,這就是以太原和石家莊為誘餌,誘使日軍南下,趁其後方空虛之際,由朱德指揮115師及國軍一部,從靈石和淶源之間向北突擊,占領靈丘、淶源、廣靈、蔚縣,然後向日軍側後舉行大規模的襲擊戰。

可惜林彪在八路軍總部的支持下已經在平型關動手,毛澤東的新戰略已經無法實現了。

平型關的勝利給毛澤東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適時調整了戰略布局。

9月26日,即平型關大捷的第二天,毛澤東在致八路軍總部並告115師的電報中,不僅欣然“慶祝我軍第一個勝利”,同時也對八路軍作戰方針作了新的表述:“根本方針是爭取群眾,組織群眾的遊擊戰。在這個總方針下,實行有條件的集中作戰。”此後,“山地遊擊戰”逐漸發展為“獨立自主的遊擊戰和運動戰”,在《論持久戰》定型為“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

八路軍基本戰略戰術的改變,顯然與平型關大捷有著直接的關係。

平型關大捷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迅速突破蔣介石將八路軍作戰範圍僅限於晉東北的限製,隨後毛澤東又投下了兩顆重要棋子:以管涔山脈為依托的晉西北投下了賀龍的120師,以太嶽山脈為依托的晉南投下了劉伯承的129師,他們與依托恒山、五台山區的晉東北115師三足鼎立,互為依托,成為共產黨領導的敵後遊擊戰爭的重要戰略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