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型首戰(1 / 3)

平型首戰

歲月情懷

作者:馬祥林

雨夜疾行

公元1937年9月24日,黃昏。

晉東北上空的烏雲越聚越濃,醞釀著一場暴雨。

一支全副武裝、身傳灰布單軍裝的隊伍,艱難地穿行在東長城村通向白崖台的山間毛毛道上。天色漸暗,不久就黑得像罩了口大鐵鍋,後麵的人隻得拽著前麵人的衣角,高一腳低一腳地往前趕,一不小心就會摔倒。

隨著一聲悶雷,瓢潑似的大雨終於落下。

前麵是一條山溪,滂沱大雨引發了山洪,湍急的山洪咆哮著傾瀉而下,平時文靜的山溪成長為水深齊胸的小河。戰士們把槍和子彈掛在脖子上,手拉手結成“纜索”,從激流中趟了過去。

一場秋雨一場寒。此時秋分剛過,晉北山區已見微霜。

沒有任何可以遮擋暴雨的雨具,單軍裝早已澆透,漫過腰部的溪水寒冷透骨,趟過溪水的戰士們冷得發抖,牙齒碰得咯咯作響,兩條腿麻木。

這支部隊正是由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率領的八路軍115師,他們奉命在平型關與靈丘間側擊向平型關進攻的日軍。電令是進至太行山區南茹村的八路軍總部於前一天上午九時發出的。根據第二戰區的戰報,四天前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占領靈丘縣城,兩天前日軍開始襲擊平型關以北的中國守軍,企圖打開晉東北通往太原之路。

給115師電令發出之後,八路軍總部又發了兩封電報:一封是發給延安毛澤東的,另一封是發給蔣介石和閻錫山的,內容都是報告平型關戰鬥即將發起。

115師是9月17日進入晉東北靈丘一帶的,此時主力已經集結於平型關東南。

接到總部命令,師長林彪在上寨鎮小學校的土坪上召開戰前會議,他用簡單的表述概括複雜的戰局:“日軍分兵向太原方向推進,一路由大同進攻雁門關,南下直取太原;一路由蔚縣、廣靈撲向平型關奪取太原。這後一路來勢極凶,已經攻占靈丘,平型關勢在必得。我們的任務是利用有利地形,從側後猛擊進攻平型關的日軍。”

指著軍用地圖上從靈丘通往繁峙的彎曲公路線條,林彪部署兵力:

楊得誌的685團占領公路上老爺廟至關溝以北高地,截擊日軍先頭部隊,阻擊平型關地區回援日軍,協同686團圍殲伏擊地域的敵軍,爾後與平型關一線的國軍夾擊東跑池日軍。

李天佑的686團占領小寨村至老爺廟以東高地,實施中間突擊,分割殲滅沿公路開進的日軍,爾後向東跑池方向發展進攻,這一部分是伏擊戰的主體,因此林彪的指揮所就設在686團團部附近。

張紹東的687團占領西溝村至蔡家峪以南高地,切斷日軍退路,阻擊由靈丘和渾源方向來援的日軍。這條路在蔡家峪忽然轉了近九十度的彎,從西南—東北變成了偏西北—東南走向,使原本貫通的伏擊戰場拐了個彎。

陳錦秀的688團為預備隊,在東長城村地域待機。

師部直屬的楊成武獨立團和騎兵營負責截斷靈丘與淶源之間和靈丘與廣靈之間交通線,使日軍不敢南下增援。

林彪把具體戰法歸納為:“攔頭、斬尾、中間突擊。”

按照國軍的編製,115師編343、344兩個旅,陳光任旅長的343旅編685、686兩個團,徐海東任旅長的344旅編687、688兩個團,加上師部直轄的獨立團及直屬營,全師兵力約一萬五千人,是八路軍三個師中人數最多的一個師。

將要開始的戰鬥,除了不到一個團的兵力因大雨所阻留下做預備隊之外,115師幾乎投入了所有兵力。出發前林彪叮囑手下戰將:“不能大意,不要輕敵,就是豆腐也要當鐵打!”

9月24日傍晚,林彪以電話下達開進命令:343旅於午夜時分經白崖台進入埋伏陣地,344旅687團經石灰溝向東北韓家灘方向開進。臨出發前,林彪又收到了平型關國軍派人送來的《25日平型關出擊計劃》,許諾擬以八個團兵力配合八路軍向平型關以東的日軍出擊。

首戰初選平型關

抗戰以來,每逢重大軍事活動,必伴大雨。

中共中央召開決定抗戰方針的洛川會議時,遇雨。

朱德總司令去雲陽參加紅軍整編會議時,遇雨。

八路軍高級將領黃帝陵祭陵出征前,遇雨。

129師在三原召開誓師大會,遇雨。

此時平型關前八路軍出師第一仗,又遇大雨。

平型關虎踞於山西省靈丘縣西南方的平型嶺上,因其形似瓶狀,古時稱瓶形寨,清朝時稱平刑嶺關、平型關,為雁門十八關隘之一。這裏北連渾源、南接阜平,西有雁門之險、東有紫荊之固,是出入晉北的門戶。

9月上旬,周恩來、彭德懷在代縣太和嶺口麵謁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

閻錫山提出晉軍已集中二十四個團準備在繁峙砂河與進入山西的日軍決戰,要求八路軍在靈丘、平型關、大營鎮之線抄敵側後。彭德懷內心雖然對閻錫山砂河決戰的信心表示懷疑,仍然鄭重承諾:“你們堅守平型關正麵,八路軍林彪師出五台、靈丘、蔚縣地區隱蔽集結,待日軍進攻平型關時,從側後夾擊。”這就是八路軍首戰平型關的最初表述。

此時日軍長驅直入晉北大地,要挽救山西危局,必須借重共產黨八路軍。閻錫山於是答應在補充必要的衣服和彈藥後,通過火車、汽車接力的方式將八路軍先遣兵團迅速運至戰區。

林彪率領陳光旅不待國共談判的最終結果,就於8月22日揮師東進,從韓城芝川鎮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在侯馬乘上悶罐運兵車趕赴平型關東南的上寨。因暴雨將鐵路衝壞,又遇日軍空襲,到達戰區已經是9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