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闡述了科技倫理學的概念及研究內容,著重分析了幾種常見的科技倫理學問題,希望全人類能夠更加重視科技倫理的道德約束,更加重視科學家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科技倫理;問題;責任
中圖分類號:B82文獻標識碼:A
一、科技倫理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
科技倫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是科學技術學與倫理學相結合的產物。科學技術學與倫理學之所以能夠聯係起來,形成—門獨立的學科——科技倫理學,是因為作為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與利益問題分不開的,關係到人類的利益,而倫理學的基本問題則是道德與利益的關係問題。這樣,利益問題就成了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統一的基礎或聯係的橋梁。科技倫理學主要是指科技創新活動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人與人關係的思想與行為準則,它規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體應恪守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和行為規範。研究者指出,科學倫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事關整個社會的發展前途。概括地說,作為科學技術學與倫理學相結合的科技倫理學,主要研究人與自然的道德關係、科學技術的倫理本質、科技發展與道德進步的互動及其機製。
二、常見的科技倫理問題
(一)生命科學的倫理問題
1、克隆技術與科學倫理。克隆技術引起的倫理問題最令人關注。克隆人也許為人類實現長生不老的千年夢想提供了有科學依據的可能,但禍福總相依,克隆行為將會損害被克隆者的公民權益,使被克隆者的唯一性、獨特性大大降低。同時,自我欲求、需要、生存價值受到限製,與他人同樣所應有的自主權、自決權將會遭到否定。科學家在控製生命、實踐生物技術的過程中,其行為時刻麵對著道德選擇。由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與“克隆人”僅僅是一步之遙,在人類胚胎中收集胚胎幹細胞必須要考察行為人的動機。人的胚胎是生命的一種形式,它具有發育成一個個體人的潛力,隨意破壞人的胚胎實際上是在扼殺人的生命,是不道德也是非人道的。盡管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家對“克隆人”技術表示強烈反對,但是對於人類胚胎幹細胞克隆技術應用於人體醫學科技領域則給予高度關注。
總之,國際社會及各國政府的製約是確保生物技術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而科學家的個人行為範式是確保生物技術造福於人類的決定性因素。科學家的個人覺悟、道德情操、思想品德、獻身科學的勇氣及高尚的人文精神,都將對21世紀生物技術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2、基因研究中的科學倫理。基因工程技術是生物工程技術的核心。人類基因組研究是從分子水平直接探索人類自身奧秘的偉大科學工程,是人類認識自我、追求健康、戰勝疾病最為重要的科學研究行為。它之所以在全球範圍內引起轟動,除了其自身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對倫理、法律等構成了挑戰。
按科學家的設想,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旨在建立起全球性的人類基因多樣性資源庫(包括生物樣品、統計數據、相關的信息等)。人類基因組研究的目標與意義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麵:探討人類的起源,了解和說明人類進化的曆史,從微觀層麵深化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為尋求導致疾病與防治疾病的遺傳因素以及為這些因素與環境的相互關係提供更基礎的信息。但是,人們在享受這一成果的同時,不能不思考它帶來的各種倫理問題,如基因爭奪與基因殖民主義;基因隱私與基因歧視;個體自決權問題;基因治療與基因犯罪等。
此外,還有轉基因技術應用的安全性問題。轉基因技術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使遺傳物質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狀、營養和消費品質等方麵向人類需要的目標轉變。盡管轉基因技術可以提高作物的產量、增強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但轉基因產品的安全問題卻一直存在爭議,至今尚無定論。人們對轉基因技術的主要擔心有:含有抗病蟲害基因的食品是否會威脅人類的健康、轉基因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轉基因產品是否會破壞生物的多樣性和轉基因產品帶來的倫理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