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人。因為他做過太子少師,故而後人又稱他為柳少師。
很多人都知道柳公權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創立的“柳體”至今都受到無數人的推崇,在唐代,他的書法和顏真卿並列,世人稱他們為“顏柳”,把他們的書法評述位“顏筋柳骨”。但很少有人知道,柳公權和為忠義赴死的顏真卿一樣,忠義堅貞。
人如其字(柳骨),柳公權為官極有風骨,總是直言進諫。關於他直言進諫的是,最有名的是“筆諫”。
柳公權素有文才,是元和年間的進士出身。穆宗皇帝老早就聽說他的書法很好,見到他後,對他說:“我以前在一個佛廟看見你的書法,至今念念不忘。”穆宗對他極為喜歡就封他為右拾遺、侍書學士,沒多久,有將他連升兩級,拜為司封員外郎。穆宗有一次就問柳公權,寫字需要哪些技巧,柳公權回答說:“要想寫好書法,就得運筆端正,要運筆端正,首先需要心術端正。”當時穆宗沉湎酒色,荒淫無度,穆宗聽出柳公權這是在借談論書法向自己進諫,但作為沒人敢抵觸的皇帝,還是覺得不舒服,當即連臉色都變了。
柳公權的哥哥柳公綽曆任吏部郎中、禦史中丞、兵部尚書等要職,是朝中重臣,他寄信給當時的宰相李宗閔,說自己的弟弟好儒學,希望能讓他有機會繼續研究儒學。當時柳公權是侍書學士,雖是皇帝的親近之臣,但卻是個閑官,無法施展自己的才學。此後,柳公權被改任為弘文館學士,右司郎中。
文宗即位以後,同樣喜歡書法,又把柳公權拜為侍書學士,令其隨侍在側,不久以後,把他提拔為中書舍人,讓他幫忙寫詔書。有一回,文宗在夜間召見柳公權,言談甚歡,以至於蠟燭燒完了,文宗的話還沒說完,宮女就把紙浸在蠟油中,點著照明。又有一回,文宗對柳公權說:“我有一件喜事要告訴你,守衛邊疆的士兵們的衣甲,以前遲遲不能按時送達,現在總算在春季就及時送到。”柳公權於是寫了篇短文祝賀,但這篇文章隻有幾十個字,文宗知道柳公權文采好,就說:“你應該寫詩給我祝賀。”宮女們也在一邊督促,柳公權於是應聲賦詩,不僅辭藻婉麗,而且還很切題。文宗又叫他再賦一首,柳公權再次應聲吟詩。我讓你總讚歎地說:“以前曹子建七步成詩,現在你居然隻用了三步。”
文宗愛虛名,有一次,舉著衣袖對親隨說:“我這件衣服,可是洗了三次。”周圍人都拍起了馬屁,說文宗簡樸勝過漢文帝。隻有柳公權默不作聲。
文宗就問他為何不說話。柳公權答道:“作為天子,應該要親近賢臣,不起用無才無德之輩,能善於采納臣子意見,懂得賞罰分明。現在陛下穿著洗過的衣服,這隻是小節。與治理國家並無多用處。”
又有一天,文宗向周墀和柳公權問事,柳公權評論政事的時候,毫不顧忌文宗的感受,直言得失。周墀都為他感到不安,柳公權卻反而鎮定有加。文宗最後說道:“卿有諍臣的風範,適合做諫議大夫這位子。”於是,把柳公權從中書舍人貶為諫議大夫。盡管如此。文宗依舊愛惜他的才華,所有詔書也依舊交予柳公權起草。
開成三年(公元838年),柳公權被文宗封為工部侍郎。文宗又向柳公權谘詢政事。柳公權趁機進言說:“邠寧節度使郭旼,人們對他議論極多。”
文宗說:“郭旼是郭子儀的侄子,還是太皇太後的叔父,做官以來也從未有犯錯,他有什麼好議論的地方?”
柳公權回答說:“郭旼的確是有功的老臣臣,但是很多人認為他之所以身居高位是因為給陛下獻上了兩名女子。這事不知屬實與否。”
文宗說:“那兩名女子是自己侍奉太後(郭旼的侄女)的,怎麼可以說是進獻給我呢?”
柳公權於是說道:“那就更應該避嫌,以免流言傳播。”
文宗聽了後,就下令把那兩名女子送回給郭旼。
因為柳公權是皇帝的近侍,加上他為人忠心耿耿,故而經常對皇帝直言得失,所幸皇帝都愛惜他的才華,一直都將他留在身邊。
從柳公權的故事中,我們需要了解到,做人不僅要做好學問,更要有風骨。
郊寒島瘦
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縣(現在的浙江德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