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甘露之變(1 / 2)

晚唐時期,宦官專權,朝廷烏煙瘴氣,唐文宗即位以後,形同傀儡,迫切地想改變這種情況,誅殺宦官。

文宗首先和自己的心腹宋申錫商量誅滅宦官的法子,宋申錫把這件事告訴王皤,王皤也幫助宋申錫秘密搜羅助手。

但是宦官王守澄從他的親信鄭注那知曉了宋申錫和王皤的密謀。於是,王守澄先下手為強,誣告宋申錫想要擁立漳王。

文宗一直忌諱漳王,他接到王守澄的密報後,不免開始懷疑宋申錫。於是他命令王守澄開始偵查此事。王守澄立即派了兵士包圍了宋申錫的家。漳王的心腹被捕下獄,嚴刑逼供下承認了謀逆。文宗決定誅殺宋申錫和漳王。崔玄亮對文宗說:“殺一個老百姓尚且要慎重,何況是一個宰相!”於是唐文宗免了他們的死罪,把漳王貶為巢縣公,宋申錫為開州司馬。後來漳王抑鬱而死。而宋申錫也死在開州。

宋申錫事件後,宦官們更加囂張跋扈。受盡鉗製的文宗更加不服氣,又和大臣李訓,鄭注合謀一個徹底消滅權柄最大的宦官王守澄。

他們先利用宦官集團內部矛盾,把韋元素,楊承和,王踐言三個宦官逐出京城,然後把這三人全部處死。

接著文宗又任用與王守澄有矛盾的宦官仇士良為左右神策軍中尉,又提升王守澄為左右神側軍容使。用這種明升暗降的方式把失去兵權的王守澄處死。

取得這個階段性的勝利後,幾人又擬定了一個徹底消滅宦官的計劃。

公元834年11月21日,文宗在紫宸殿接見百官。一個軍士上前啟奏道:“陛下,昨夜有甘露降在左金吾大廳後石榴樹上!這實乃大吉啊!”

從古至今,天降甘霖就被視作好兆頭。群臣和文宗聽了都非常高興。這時候,李訓提議文宗和百官前去觀賞甘露。文宗答應了就命令李訓先去察看。

沒想到李訓回來後說不像是真的甘露,文宗又命仇士良和魚弘誌等率領宦官們去察看。於是李訓趕緊召集郭行餘,王皤。王皤嚇得渾身發抖不敢前去。李訓召集這些親兵,部署殺宦官的計劃。這時候仇士良在金吾廳遇到韓約神情非常緊張的樣子,不免疑惑的問道:“將軍為何這樣緊張?”

這時候仇士良看見風吹起的簾幕裏露出士兵的盔甲。他慌忙跑到文宗麵前說:“宮中暴亂!”李訓看見仇士良在文宗麵前便叫衛士們去保護文宗。仇士良眼見著就要把文宗帶走,李訓上前製止說:“陛下留步”仇士良怒氣洶洶的說:“你是要謀反嗎!?”這時另一個宦官把李訓打倒,等李訓站起來時文宗已經被宦官帶到宣政門。搶到了皇帝,等於勝利了。

李訓知道事情失敗,連忙化裝想要逃跑。24日,王涯,王皤,羅立言,郭行餘,等人都被殺頭。期間,被宦官濫殺的餘黨達千餘人。鄭注也被殺死。這場事件就叫做甘露之變。

甘露之變後,由於失敗,文宗想要用令狐楚為宰相,沒想到仇士良等人百般阻撓,文宗無奈之下隻好任命令狐楚為鹽鐵轉運使。

從此,朝政更加混亂。文宗做的任何決定都要經過仇士良等人的許可,這時的大唐已經完全由宦官把持。

甘露之變後的文宗非常沮喪,仇士良把他軟禁起來,文宗每日借酒消愁。這令仇士良等人更加囂張。

公元840年,文宗一病不起。下令讓太子監國。仇士良等人不同意,假傳聖旨裏穎王為攝政王。

正月初四,文宗李昂去世。享年32歲。

甘露之變的失敗之處在於文宗求勝心切,沒有坐好完全的準備。被老謀深算的宦官看出馬腳。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得到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我們都要完全做好準備。

宦官仇士良

唐朝末年,宦官專權,也就催生了一批橫行不法的的宦官,仇士良就是其中有名的一個。

仇士良掌權時,一度以太監的身份官任左神策軍中尉,飄起大將軍等職,連死後也被追贈為揚州大都督,足見其勢力影響之大,在他掌權二十多年之間,可謂一手遮天,結黨營私不說,甚至還擅殺幾個宰相,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變,宦官的首領正是仇士良,在他的橫行之下,李唐朝廷烏煙瘴氣,加速了衰落的速度。

仇士良,字匡美,循州義寧(今廣東興寧)人。憲宗還是太子的時候,他是東宮一名太監,侍奉太子。憲宗即位以後,被任命為內給事,還幾次外出監軍,監督平盧、鳳翔等重鎮的兵馬。

仇士良為人飛揚跋扈,有一次仇士良外出,夜宿敷水驛,當時的著名詩人元稹官為禦史(僅次於宰相),和仇士良一起住在這個驛館的上房,結果仇士良把元稹打傷。當時中丞王播知道這事後,向憲宗上書,想為元稹討個說法,沒想到,憲宗甚至不審理這事,還找了個機會把元稹貶了職。